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日期:2012-02-29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深入实践“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质量转型发展、学校自主发展、教育科学发展,全面建设教育质量科研推进年,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先导与服务功能,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内容:

(一)名师工作室自身建设

1. 明确各分室之职责。

2. 加强各分室考核评比,对优秀分室进行奖励。

3. 健全校园网内名师工作室内容

4. 实行例会制度,一学期初步定为三次会议,学期初明确目标,确定任务;学期中进行交流督促检查;学期末进行总结反馈,确定下阶段工作思路。

(二)教育科研工作

1. 完善制度,加强导向,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是搞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

(1)观念导向。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增强参与教科研的责任感,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政策导向。教科研工作考评制度并加大考核的力度,继续把教育科研工作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并作为评优的主要依据。

2. 科学定位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构建合理的学校教科研工作框架。

(1)名师工作室要围绕学校发展,确立科研先导地位,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学校科研工作的管理网络,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针对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开设“专家讲座”,举办“教师沙龙”等),构建互动、互助平台,交流研讨学校课题,对学校的战略规划及课程发展规划献计献策,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出谋划策。

(2)各名师工作分室要关注教育的寻常时刻,增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质量意识,以专题的形式研讨交流,汇聚集体的智慧,在碰撞与交流中使教师们的思想与认识得以梳理与提升。借助团队合作,同伴互助,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使教科研工作真正做到常态化、生态化。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建立“网络教研”,改变传统教研在时空、内容、方式上的制约和单一性,使研讨的内容、范围更宽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室将在广泛搜集信息、了解教师的需求、寻求教师发展的关键点的基础上,确定教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使之切切实实根植于教育实践,真真切切为教师发展服务。

3.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的有效实施,名师工作室将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从课题的评审、立项,到课题的检查、鉴定,进一步优化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做好课题档案管理、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实现“草根化”的教育科研。具体做法: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名师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带动全校教师,以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每位教研组成员要用思考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工作,分析研究的措施,总结得失,以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2)课题与各类公开课相结合。按学校要求开展各类示范课、教研课、汇报课等公开课活动。各工作分室要求各组成员,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3)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各分室的指导老师要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主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活动及沙龙、座谈等教研活动中,要把课题研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教训、存在问题等内容。   

(4)课题研究与考试研究相结合。

4. 落实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科研实效

(1)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要注重理论引领,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教科研氛围,努力营造书香型、学习型校园。本学期要做好教师读书心得评比工作,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教师多读书。

(2)开展“科研沙龙”活动。合理地安排科研沙龙的活动时间,一方面扩大沙龙成员的对象范围,使教科室成员、教研组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获得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等共同参与沙龙活动;另一方面丰富沙龙的研讨内容,将教育科研理论探索、读书心得体会介绍、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科研课题成果交流等纳入沙龙活动内容。此外,要活跃沙龙的活动形式,开展专题研讨、培训讲座、专家指导、信息交流等活动。

(3)开展教研竞赛活动。

A. 组织初三、高三、高二教师参加命题大赛,要求各备课组至少上交两份试题。组织全体教师,本学期主要是非中高考学科教师参加原创题大赛,促使更多教师参加到市教育局组织的原创题资源库建设中去。

B. 组织教师教学案例大赛,评选一批精品案例,争取在市局竞赛中有大的收获。

C. 鼓励教师参加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们积极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做好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的初评、送评工作,特别是市第二届“运河杯”论文评比,省五四杯、师陶杯、园丁杯论文大赛,以及各级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比赛。积极组织教师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学科带头人以上荣誉获得者每年至少有一篇文章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他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高级教师)至少有一篇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或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D.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到“学研展馈”教学模式的固化中。对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结构、语言进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使我校的教学模式能成为教育局打造的具有“扬州流派”风格的教学范式。

(三)名师队伍和学校师资建设

1. 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名师成长

(1)以读代培。以读代培是指在学校的规划和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主要采用两种形式:1)上网浏览教育文献(每周建议两小时)、系统学习教育专著[每学年建议两本])、教学杂志[每学年一套];2)校本大组教研活动时间,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总结提高。每学期,名师工作室将组织3次读书交流活动。

(2)以课代培。以课代培是校本培训的重点。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上研讨课、评比课、观摩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研讨,尤其是在打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上,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3)以赛代培。以赛代培就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业务技能比赛,如组织参加市级优质课公开课评比、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教学论文评比、课件制作评比等,通过这些各项比赛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

2. 加强目标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学校根据骨干教师各自专业发展目标,找出薄弱点,聘请专家加以个别指导、扶持、搭建平台,从而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步伐。

(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A. 充分重视新教师、年轻教师的业务培训,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对新教师、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结对子”活动。对新教师的指导主要的内容有: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敬业态度、教学研究、为人处世……每学期“结对子”双方都要有书面总结材料,对一个学期以来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归入教师个人档案。

B. 充分重视不同年龄层次、各级别骨干教师的培养,安排高一级别教师指导低一级别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督查。

C. 开展校内外结对的有机结合。

D. 加强与市名师工作室的联系,加强与扬州大学专家学者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