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名师齐聚凤栖湖。4月29-30日,江苏省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讨会在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地理教育专家、教研员及一线教师齐聚一堂,以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地理信息技术为关注重点,共谋地理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中学地理程志华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扬州市直地理新教师工作坊成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与北京专家合影
全省教师代表与会
29日上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场活动由扬州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吴春燕主持。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破解教学难题、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活动伊始,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副校长程志华致开幕词,程校长对嘉宾朋友齐聚树人学校表示热烈欢迎。程校长指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正处于改革深水区,如何突破重难点问题、优化核心素养培育是全体教育者的共同使命。他呼吁与会同仁通过两天的研讨碰撞思维、共享经验,为地理教育注入创新动能。
吴春燕老师主持
程志华副校长致辞
与会现场
活动第二项议程,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致辞。于老师阐释了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全省地理教师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开展地理课例实践,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解决一些教学问题,服务广大地理教师。于老师还说明了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及活动的议程安排。
省教研员于蓉老师致辞
活动第三项议程,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高振奋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高教授主要围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要求,精准把握课标、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的宏观背景、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基本理念、教学操作步骤、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实例等展开深入交流研讨。报告结束后,于蓉老师做了详细的总结点评,她呼吁广大地理教师践行专家的建议和理念,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高振奋教授开设讲座
29日下午的观摩课分高中会场与初中会场,共开设了14节示范课。
高一观摩课分别在综合楼三楼音乐教室1、2开展活动。
分会场1的下午第一节课由树人学校高一地理组史一凡老师开设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范课。高一8班的同学们在史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丰富的地图集,阐述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势和四大战略定位的地理背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促进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在小组讨论中了解其发展特点和影响,培育综合思维的同时也感受到家乡扬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意义;在畅想“黄金水道”向“黄金经济带”跃升的未来发展路径中,领悟人地协调观在新发展理念中的渗透。
史一凡老师上课
下午第二节课,来自苏州实验中学的汪洋老师开设了《向海图强:共筑蓝色疆域——海洋权益》示范课。在本节课的第一篇章:走向海洋——海权之问中,高一6班的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通过绘图贴图的形式将各类海域及其相应权益一一明确,在动手操作中落实区域认知;在第二篇章共筑疆域——疆域实证中,同学们在汪老师的指导下绘制海域范围,深入思考东海大陆架划界的科学依据,感受科学家们为祖国领土主权完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第三篇章向海图强——筑梦深蓝中,汪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构建东海海疆的发展蓝图,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得以体现。
汪洋老师上课
课后的评课活动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成丽老师主持,来自南京、南通、镇江、泰州四市的教师代表参会并分别发表听课心得。南京中华中学赵红霞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给出高度评价并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要更多关注如何多元化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来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泰州兴化市教研员徐建华老师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多角度对两节课进行点评并强调吃透课标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来自镇江丹阳市的教研员王重建老师赞扬了两位授课老师在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上的尝试,还分享了常识性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来自南通海安教师发展中心的丁生军老师认为教师既要勇于跨越学科边界,从更高更广的视角看地理问题,适当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又要时刻谨守学科边界,把握地理学科空间性的学科特质。泰州中学姜兵老师则分别为两节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非常详细的改进意见。评课的最后环节由成丽老师对下午的听评课进行总结,并邀请省教研员于蓉老师深入指导。于蓉老师指出,老师们在教学中关注案例、情境、活动的同时不要忘记回归课标,课标中的深刻内涵需要每一位老师深入研究,并在实际教学中钻研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标。
成丽老师主持评课活动
赵红霞老师评课
徐建华老师评课
王重建老师评课
丁生军老师评课
姜兵老师评课
省教研员于蓉老师总结
分会场2的下午第一节课由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的王小静老师开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范课。王老师对本节课的课标进行概念化解读,帮助高一7班的学生理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一词。通过生生互评来回顾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已掌握的长江经济带的区位条件。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由大到小的空间尺度,分析长江沿线成为“化工走廊”的原因到宜昌化工“病”在哪些方面,再给出江苏答卷、宜昌答卷、宜昌兴发集团的转型之路,用案例驱动教学,最终得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
王小静老师上课
下午第二节课由江苏省宿迁中学的张娇老师开设了《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示范课。张老师用南海频发的冲突事件为情境,一境到底,围绕学生解读不同海域的范围及其对应的海洋权益、解决岛屿国际争端的基本原则、从海洋发展战略来看我国如何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层层递进地设置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张娇老师上课
评课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曹东老师主持,各学校老师参与评课。两位老师的课堂有着共同的优点:1.依标教学,注重课标解读;2.注重情境创设,一境到底;3.关注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用问题引领课堂;4.师生互动形式多样,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学校老师各抒己见,针对两节课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道路。
曹东老师主持评课
高二观摩课分别在综合楼的微格教室与心理教室开展活动。
高二分会场1的第一节课由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杨春勤老师开设,与高二3班的同学们开启以《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为核心的精彩课堂。她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为典型案例,设置四个环节:“启:唐家珍奇展,物种显独特”“承:旧局寒刃困,故园残棋守”“转:封刃暖绿荫,新弈破穷途”“合:唐家立典范,举国筑安澜”。教学目标明确且层次清晰,不仅让学生学会用区域的方式认知地理现象的思维方法,而且将生态安全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树立了维护生态安全的意识。课程从地理位置出发,延伸至地理环境特征,再到生态环境问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知识体系完整。地图分析、画图讲解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杨春勤老师上课
第二节课由江苏省滨海中学方扬扬老师开设,与高二2班同学聚焦《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亮点十足。课程目标清晰明确且完成度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在教学中,方老师巧妙渗透地理核心素养,通过“碳”踪寻迹、“碳”究影响、“碳”路先锋三个环节,将乡土地理以及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联动,帮助学生理解碳循环与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成功突破了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知识传递到安全决策能力培养的提升,强化了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国家安全的观念。
方扬扬老师开课
评课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嵇瑾老师主持,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研讨,对杨春勤老师和方扬扬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在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嵇老师总结时表示,非常赞赏两位老师的“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同时提出了希望: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正确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生成,使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教师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智慧引领知识建构、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
嵇瑾老师主持评课
高二分会场2的下午第一节课由来自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的张云老师在高二11班开设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重点保护动物雪豹为情境贯穿教学始终,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三江源地区为什么成为雪豹生存秘境,雪豹为什么是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晴雨表,以及三江源生态变化对雪豹的生存是福是祸。教学过程中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渗透着地理学思想,同时能将核心概念进行整合,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网络,教学目标达成度很高。
张云老师上课
第二节课,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郭鑫老师以连云港为例,开设了《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一课。本节课分为“探海——识别资源”“用海——科学开发”和“护海——维护安全”三个篇章,从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入手,使高二12班的学生对海洋空间资源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了基本认知。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依据任务清单对连云港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影响进行探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辩证思考,在对四项开发利用方式的讨论中,体会到其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课堂的最后,以开山岛为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和安全观,培育家国情怀。
郭鑫老师上课
课后,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孙如老师主持评课活动,两位授课教师各自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来自江苏省各市的专家、教师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徐州市教研员刘锋老师进行点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刘老师认为张云老师的课是一节内容重组、教学化处理的课,是一节体现学科思想、过程与方法的课,是一节地理味特浓的课;认为郭鑫老师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拆解为四项任务,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大单元概念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听课现场
孙如老师主持评课
初中会场
初中地理观摩课及评课在我校九龙湖校区举行,本次活动分为三个会场,来自全省各地的六位老师进行了精彩展示。
会场一首先由南京市科利华铁北中学的陈澄老师开启,以中国援建非洲为情境展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课的教学,通过蒙内铁路的建设等真实案例,整体设计立足于核心素养的真实问题。“为何需要援建”“如何智慧援建”“援建有何意义”,多元化的问题链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高阶思维在交流中不断深化。
第二节课由来自镇江市丹徒区冷遹中学的金鑫老师开设,通过设计学生与“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的书信往来这样的情境,以“中华水塔”的定位、功能、问题以及保护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重点突出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战略意义,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张弛有度。
会场二的第一节课由仪征市大仪初级中学的武雨凡老师开设,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为主线,以“富饶的证据”和“贫穷的现实”之间的对比,带领学生认识了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等,结合时政“中国援建非洲”,体现了大国智慧。 第二节课是由淮阴中学开明分校的高凌宇老师带来的《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迁出新天地,守护生命线”,课程利用了AI、3D打印技术等手段,从生态移民村看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原因、影响、解决措施等,突出体现了人地协调、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环境。
学会互动
跨学科学习会场中,第一节课由来自常州市正衡中学的吴琦老师带来了一节《“河”以载道,水润中华》的研究课,课堂围绕中国大运河进行了深刻探索,巧妙地融合了地理、历史和物理学科。以重要历史节点探讨了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地理、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展现了大运河开凿的有利方面,结合物理力学实验明确了水运的优势,最后以城市为载体,展现了河流对文明的延续。
第二节课,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刘倩倩老师结合了地理、历史、工程等知识给学生带来了一场生动形象的水土对弈,落实于乡土地理,呈现了兴化垛田的演变。从《天工开物》的淤泥垒田到无人机巡耕,从“水至而逃”到“千垛花开”证明了文明的最高智慧是让人地共谱新篇。
听课现场
听课结束后,各会场进行了热烈充分的研讨,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吴春燕老师以“加强学科理解性,选择材料关联整合性、高阶拓展性、突出实践合作性”对跨学科主题教学提出了要求。
评课现场
30日上午,江苏省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讨会高中组主题研讨活动在我校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共有7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报告。活动由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唐明副院长主持。
胡唐明主持
与会现场
首先,正高级教师程志华副校长发表了《核心素养落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专题报告,程校长以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中的诸多启示为线索,强调以丰富的情境驱动真实学习历程,加强现实性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同时,要加强综合性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系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要以问题导向的任务驱动,发展综合思维。最终要以结构化的表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板书设计在前,作为课堂架构的桥梁。
程志华副校长发言
镇江市地理教研员李卫华老师开篇以地理课堂教学的堵点、痛点为引导,提出目前高中教学存在“教案”初稿质量不高、备课过程效果差、课堂教案利用率低、检测随意性大等诸多问题。提出学科中心推进过程中如何让最后1km落地,需要强调备课根子好、研课常态研、试课抓重点、改课显个性、结课重传承的课堂改革思路。
李卫华发言
常州市地理教研员顾松明老师对新高考试题命制进行反演,从必备知识角度透视测评内容遴选、从情境创设角度透析试题测评进行分析,最终为大家总结了基于新高考地理测评演变与特征的教学响应:践行地理大单元教学,强化学科整体理解力;探索地理学科实践,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强化地理思维实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加强教师专业化研修,夯实地理教育教学力。
顾松明发言
淮安市地理教研员李靖老师也对高考试题命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乡村学校师资缺乏的教学困境。
李靖发言
宜兴市地理教研员程韶光老师从“产业区位”一节谈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出了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样式。对产业区位章节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
程韶光发言
睢宁县地理教研员赵争艳老师开设了一场主题为“学习进阶视角下高中地理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教学衔接”的讲座,赵老师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并详细介绍了学习进阶的流程,结合昨天聆听的两节公开课的实例,为教师们指明了新授课与复习课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赵争艳发言
赣榆中学的潘世兵老师针对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非常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资源宝库与实践研究,让大家受益匪浅。
潘世兵发言
江苏省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关键问题研讨会初中组主题研讨活动在502会议室顺利举办,由南京名师张静老师主持。
张静老师主持
研讨会现场
首先,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嵇瑾老师以“素养为本的地理绘本教学研究”为主题,分享了地理绘本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实践研究成果。
嵇瑾老师发言
扬州市竹西中学的居加莉老师通过分享指向实践力的初中乡土地理社团活动实践与研究,从而解读了初中地理的创新教学方式。
居佳莉老师发言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祝伟老师的讲座则以初中地理“情境·问题”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情境·问题”的教学在提升课堂活力与教学效果上的显著成果,解读了初中地理如何开展创新教学。
祝伟老师发言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丁翼飞通过解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来源、设计策略及教材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优秀案例分析,系统地阐述了“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探索”,强调打破学科壁垒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综合思维的重要性。
丁翼飞老师发言
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孙如老师则从关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教师们的困惑、区域实践、调查研究及思考等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关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研究。
孙如老师发言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成丽老师聚焦“初中地理学业评价及中考命题”,为教师把握教学评价方向、优化教学策略提供思路。
成丽老师发言
最后,泰兴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周玲老师则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地理教学创新实践”,带领老师们共同探索了新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新可能。
周玲老师发言
各位专家名师的讲座都融合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与理论积累,通过大量的优秀实践经验与理论高度为老师们带来了关于地理教育的新变革与未来的思考与指导。
开课班级学生合影
本次地理学术交流活动百家争鸣、精彩纷呈。各地地理名师专家齐聚树人学校研讨地理课程发展,不仅提高了树人学校在江苏省的知名度,也必将撬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素养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