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 >> 国旗下讲话

九龙湖第四周国旗下讲话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16-03-14   

 勇于创新,争做拔尖人才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钱学森之问”,这种痛彻肺腑的遗憾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少创新精神,我们的学生缺少创新精神。

   十多年来,钱学森之问一直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于我们每个教育者和每个学生的头顶,使得我们不断寻找最好的答案,目前,中国一些高水平大学正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等已取得一定经验。复旦大学规划进行通识教育、书院制,并计划建立“本科生院”,进行通才式教育。但这些措施仍远远不够。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遍地开花。

    那么,如何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中学生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 认真学习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创新需要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知识需要广博的学习,丰厚的储备。创新的前提是科学知识。没有知识作为基础,创新将不会成功。大家所熟悉的IT企业家比尔·盖茨、马云、李开复、张亚勤等,无一不具有丰厚的IT专业知识储备,无一不拥有一个优秀的人才团队,无一不是用科学知识作为技术创新的坚强后盾。他们用科学技术这个强有力的武器,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从而不断取得成功。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就是武器!现在是科技创新的时代,过去纯粹靠机遇获得成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缺少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必将被这个社会淘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我们更要注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钻研问题。高尔基说:“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所以,在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我们更要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破惯性思维,勇于尝试

   敢于创新要打破常规,要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

  率军征战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占领了小亚细亚的一座小镇后,有人请他观看一辆神话传说中皇帝的战车,车上有一个用套辕杆的皮带奇形怪状地纠缠起来的结子。据说驾驭这辆战车的皇帝曾预言,解开这个奇异的"高尔丁死结"之人就注定会成为亚洲之王,但所有试图解开这个结子的人都无一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亚历山大兴致顿生,决心一试,在苦思冥想,仍一筹莫展之后,亚历山大手起刀落,一下子把结子割为两段并大声宣布:“这就是我自己的解结规则!”这个寓言中的“高尔丁死结”就象征着惯性思维,它束缚着我们的思维,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势,需要我们发挥想像力、勇于尝试。想像力是创造力的灵魂,尝试是创新的必经之路。

     三、积极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高新科技让我们叹为观止,科技产品让我们目不暇接,科技推动着社会飞速前进,也改变着我们每一个的生活。“科技创新”中的“技”是技术,是设计,是发明创造;需要我们积极动手,勇于实践。爱迪生最初发明电灯时,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面对失败,爱迪生没有退却。他试验了多种灯丝材料:白金丝、炭化头发、炭化棉线、炭化竹丝等等。在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后,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最终,他成功了!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尝试去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尝试去改善或改造一种器具,以此方便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大家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没有人敢怀疑你们的创新潜力。只要你们从现在的学习中学会创新,勇于创新,不断挖掘自己的创新潜力,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拔尖人才!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