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部新闻 >> 南门街初中

【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成果展示(一)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2-11-18    作者: 常松 审核:朱培

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教育厅《劳动教材》的颁布,劳动课程已正式成为学校必修课程。

我校南门街校区2021年秋学期首次把劳动课作为正式课程纳入课表,2022年秋学期又全面启动校外劳动实践课程。每周半天,学生走进非遗文化传习所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学生提前一周从非遗文化传习所列出的10多项非遗项目中自选学习内容,当周在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指导下,了解非遗的历史与制作流程,亲自动手制作与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非遗作品,从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文化的熏陶!


未命名1.png

刺绣

学生评价表

剪纸

篆刻及通草花

附:学生基于劳动教育实践创作的作文

回忆那件事


“呵--”我大大地伸了个懒腰,丢下笔,扔下作业,走向了琳琅满目的书柜,摸到一个铁盒子,我疑惑地看看,打开了盒子,是几柱印石,记忆的深处在跳动……

秋风飒爽,阳光明媚,几朵白云点缀着天空,仿佛是花瓣落在蓝宝石上。

走进仁丰里小巷,青砖黑瓦,一派古色古香。不远处,就是记忆深处的地方——梧桐院。走进红木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两面玻璃墙,上面写着扬州的非遗文化。再向前走,仿佛走进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后就是一座大院子。我,与同学们一起走了进去,篆刻课堂,我来啦!

从小学起,就听过“篆刻” 一词,认为就是在一块好看的石头上用刀刻些图案,自以为很简单,从未钻研下去,没想到三年后,又碰上了它。

坐在桌前,看着眼前的用具,有些不知所措。五块印石,三把刻刀,一袋砂纸,一把刷子,一支毛笔,一个木台,它们各有所用,我眼花缭乱。

懵懵懂懂地听完讲课,老师让我们在白玉石上刻一个方框,我抄起刀,也不知是什么刀,抓起印石,操刀就要刻。万幸,老师及时制止了我鲁莽的行为,要不然,石头与我的手,多半“凶多吉少”。老师一把拿走印石,又拿起木台,用他那皱纹布满的手拧开螺丝,把印石卡在了木台上凹进的槽,抓起我的手,像握笔样握着刀。接着,微微用劲,刻刀便在石头上留下白色的印记,须臾之间,一道笔直的线便出现了。我暗叹:不愧是非遗大师!就在我暗叹之时,老师已经刻好了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我不禁咋舌。没多久,老师宣布:可以刻字了。

我却迟迟不敢下刀。

美术课就是这样,别人都画了一半了,我才动笔,刚画出一点儿,又全擦了,生怕自己画出“鬼画符”。历史总会重演,在长时间的抉择下,我终于下了刀。

惊奇地发现,这并没有多难,这石头十分柔软(相对于平常所见之石)我照着图案,依葫芦画瓢,很快刻好了第一个字“张”,然而因是反的字,所以刻起来有点别扭。但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

在他人陆续刻好后,我的作品也终于完成了。我信心满满地沾上印泥,用力在纸上印下,效果却并不理想。我疑心是刻太浅了,用砂纸磨掉颜色,换上最大号的刀,把一毫米的字,硬是“凿”成了三毫米,我用劲在印泥上一按,请上了纸,可效果仍是不行。我跑上前去,询问老师。

老师显然是很有经验的,说:“你是印的方法不对,印章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来,看!”老师打开印泥盖,用他稳重的大手在印泥上印,不同于我的是,老师是轻轻地转着均匀涂抹的。不久,老师在纸上轻轻一盖--赫然是清楚的字:张府君印。我恭敬地收下这张纸,回到座位上自己试着,终于是印了出来。

万事开头难,事情远没有说想得简单,但过了开头的坎,你会发现,也没有那么难了。大师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正是这无数的“开头难”,才塑造了大师。只要及时改进,积极进取,缺点、瑕疵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就会越来越棒!

——初一(17)班缪卫榕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