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陆高云
发布日期:2011-08-27 作者:访问量:

 

 

 

从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的诞生,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精神和不懈探索,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从胜利走向胜利。胡锦涛主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学习中,我对科学的发展观又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以下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着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之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部门,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树立和实现科学发展观,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从而就不可能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核心理念。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要发展必须依靠人,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是人的事业,是人借助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依据以往教育的经验、方法和手段培育人的事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必须鲜明地、全面地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促进人的成长,在促进整个社会人群的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落脚点。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发展人,教育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运作层面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

一、育人为本,道德为先

育人为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她身教的作用要远远大于言传,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育人为本,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青少年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德促教。

二、育人为本,立足课堂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是老师们的主阵地,我们教师更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激情投入课堂,在展开教学的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索与参与活动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体验快乐!

三、育人为本,终身学习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最可怕的是,有的教师以为自己的学历高,读的书多,就不再充电,不再学习,那他只会误人子弟,他自己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学习。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社会的进步,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我学习,立足岗位,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