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源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发布日期: 2017-04-26     

摘要:《音乐》新课标提出让学生聆听、感受、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能自信地、有感情地瘸唱,积极参与瘸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把音乐渗透到语文、美术、历史、政治、舞蹈等姊妹学科中去,结合新课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共鸣,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
《音乐》新课标提出让学生聆听、感受、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能自信地、有感情地瘸唱,积极参与瘸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把音乐渗透到语文、美术、历史、政治、舞蹈等姊妹学科中去,结合新课标,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体验感受音乐,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同时通过创编歌词,创编舞蹈动作,创编节奏等。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一、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联系
      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两者息息相关,文学用音乐去演绎,去升华。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的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令无数中华儿女惊叹羡慕。许多歌曲本来就是一首诗,如我们语文书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朝诗人苏轼的诗,被后来人谱上了曲,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搜集了一些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相符的景色,并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加上张若虚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的诗句,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做到了眼、耳并用,典雅优美的曲调,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动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无疑学生已进入到迷人的艺术境界,领略这音乐与文学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再如,我们课本中的《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当欣赏这些乐曲时,我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聆听并哼唱旋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我给学生讲时代背景,讲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
二、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联系
       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这足以说明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音乐欣赏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的表现音乐美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的时候,我先出示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我再描绘画面的意境:十一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用胸前套着的纤索,吃力的拖着一只有着高高桅杆的船只负重前行,河滩上留下他们的串串足印……”,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边欣赏歌曲,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又如在欣赏《两个犹太人》时,我把哈特曼的一幅旅行写生画《两个犹太人》展示给学生看,画面上的两个犹太人,形象对比鲜明:一个肥胖、骄横;一个瘦弱、怯懦。而两个具有明显反差的音乐主题就是根据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肥胖的“富人”,音乐主题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顿,由弦乐和木管乐八度齐奏,显得粗壮、自负;瘦弱的“穷人”,音乐主题采用同音反复,初次出现时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刻画出战战兢兢,瑟瑟缩缩的形象。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就能更深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了。因此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
      再如在欣赏《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师生情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的心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对老师的无比热爱,我的学生们边听边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的感想画了出来,边听边用自己的动作把旋律表现了出来,有几个同学还为自己的作品作了首小诗,歌颂自己的老师平淡而伟大,无私的奉献.一时间,我的音乐课成了欣赏课,成了文学课,美术课,诗歌朗诵课等。
三、音乐与历史学科的联系
      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又复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能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如欧洲音乐的发展就可以分为巴洛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时期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中。如欣赏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我先介绍拉德茨基这个人物,他曾任奥地利陆军元帅,积极维护奥地利的统治和主权,曾经率领过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所以被意大利人民认为是侵略者,在欣赏中国不同时期的作品,他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
又如欣赏《歌唱祖国》这个作品,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前进的步伐。《我们走在大路上》体现了六十年代初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独六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写照。《祝酒歌》选择了1976年胜利的十月举杯欢庆的场面,生动表达了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的激动心情。《在希望的田野上》作于1982年,描绘了八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丽画面。《春天的故事》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勃勃生机与讴歌了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宏伟气魄。欣赏这一组曲目,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进一步体会对音乐的感受。
       再如欣赏《蓝色的多瑙河》,我先给同学们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对理解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表达的感情很有必要:《蓝色的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1866年,爆发普奥战争,奥地利战败,悲哀、沉闷的气氛笼罩着维也纳。1867年初,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团指挥的邀请,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这首象征着维也纳人生命活力的合唱曲,但初演失败。直到1868年,作曲家把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获得极大成功。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世界各大城市。
四、音乐与政治学科的联系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如《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1935年,作品有力表现了处在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民族精神。又如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一部经典作品,乐曲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的雄伟气概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加上了《东方红》的曲调。虽然加上了《东方红》的曲调,但并不影响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价值。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我向同学介绍了钢琴家殷承宗在回忆改编、创作《黄河》时的一些文章,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当时的政治背景。《延安颂》号召了多少年轻人投身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解放全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中。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音乐作品也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也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五、音乐与地理学科的联系
       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如在讲“中国民歌”时,讲了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也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来讲。如欣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是流行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各地《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有近似、也有不同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委婉、细腻,体现了柔美的风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体现了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南方地区气侯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便也委婉秀丽;而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侯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扑中带着严峻和深沉。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准确地把握民歌的风格。
       又如第二单元《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告诉学生青春易逝,要懂得珍惜光阴,立志成材的道理,采用的是维吾尔族的典型风格,歌曲轻快、活泼,很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由于新疆地理位置、气候及人们生活习惯不同等各方面原因,使新疆民歌形成不同的色彩区和不同的风格,《牧马之歌》曲调短小精炼,吸收的是冬布拉音乐的音调,使得歌曲优美、豪放,富于舞曲特点。
再如欣赏《桑塔•露琪亚》是一首船歌,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支逆差的重要来源。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米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意大利人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正式场合,穿着十分讲究。见面礼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对长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称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荣誉职称;在就餐、乘车、乘电梯等情况下,都会让女士先行。意大利人忌讳菊花。《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坡里著名的船歌,先让学生在欧洲地图上找到意大利,它是个半岛国家(位于亚平宁半岛),旁边是地中海,从中也可以了解到桑塔•露琪亚是个著名的海滩,并让学生想像坐着小船,在宁静的海面上摇曳、飘荡,体会歌曲婉转、起伏、荡漾的感觉,和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六、音乐与舞蹈的联系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通过舞蹈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天生好动,在课堂中让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节拍进行律动,用体态来表现音乐,是他们最乐意的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而变得活跃。在教学中,以民族舞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知识。如第二单元《青春舞曲》和七下《丰收之歌》,我在上到这课时,就让学生听着节奏猜想这是什么地方的舞蹈---新疆民族舞蹈,学生对其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疆舞蹈中的“动颈”。还有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大阪城的姑娘》都是典型的新疆风格的歌曲,它的节奏极具舞蹈性,在学唱完歌曲后,教他们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他们非常喜欢,而且更容易理解新疆音乐的节奏特点,使之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把握歌曲的情绪。
      如欣赏蒙古族民歌,我先教给学生蒙古族舞蹈中“抖肩”和“翻腕”的基本动作;如欣赏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我先教给学生维吾尔族舞蹈中“移颈”和“绕腕”的基本动作,然后再欣赏这个民族的民歌。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在网上找了许多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习惯,感受草原人的热情和草原人的好客。让学生感受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辽阔的草原以及草原骑士组成的美丽画面。学生们很快的进入了角色,我制作的课件的最后是一匹骏马载着牧民慢慢的消失在茫茫草原上。最后我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去表演,去发挥,去完善。拓展练习是孩子们回忆会唱哪些关于草原的歌,让一个小组同学表演。会跳哪个民族的舞蹈,让同学们自己自由的去表演、发挥,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课程,把音乐与游戏、舞蹈、美术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我的学生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我们要和新课标紧密结合。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再次,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们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要运用语言、实物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