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专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杂志目录 -> 第51期 -> 文学社专栏

逃情,不可

时间:2017-09-07 / 作者: 南门街校区 初一(10)班 王姝葳 / 点击量:

《逃情》是文坛巨匠林清玄先生的名篇。本文讲述了作者随着心智的成熟对情的认识与见解,从历史文化﹑禅宗道教、现实生活三个方面诠释了作者本人对世间情感的态度。

细细读来,倒也别有一番感受:

情 ,人之本性也,何以可逃?

驰骋疆场,文武双全的陆放翁与唐的凄美爱情让人唏嘘叹惋。沈园残壁上的《钗头凤》,那一句“山盟还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读罢心痛的何止唐?所和之词“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锥心之痛,当代人读了恐怕仍要黯然神伤以致泪眼婆娑吧。难怪放翁先生晚年再游沈园时,看到春波荡漾的池塘,立刻想到“曾是惊鸿照影来”,可见也是一生难逃此情。更不要说一个个风流才子如柳三变、白居易者,元微之虽曾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真正做到“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又有几人?

就连文豪苏轼也是难逃情劫。

东坡先生能以清风明月为伴,能潇洒吟诵“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其豁达可见一斑。但在“情”上,似乎也难潇洒。且不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单是那一句“三分春色,二分泥土,一分流水。细看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所表现出来的情思,就足以让人心痛。

历史长河系满情丝,从古到今,莫不如此。

生长在呼兰河畔的才女萧红一生命运多舛,与竹马萧军的数次分和,就已注定她的情路坎坷。但她依然没有停下逐情的步伐,最终结识端木蕻良。惜天妒红颜,年仅31岁的萧红在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后,惋然逝去。

忽又想起张中行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最苦的莫过于恋情,而且人人有份。

至此,情,不可逃矣.

指导老师:曹卫萍

 

Copyright ©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