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梧桐深院锁春意,非遗传承正当时——初二(8)班参加非遗研学劳动实践课程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3-04-25

2023年4月24日下午5时,我校南门街校区初二(8)班前往了仁丰里梧桐院,参加非遗研学劳动实践课程。非遗研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培养基础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习优秀的劳动精神。

活动共分为四个项目:雕版印刷,通草花,篆刻与拓印。每个项目都有配套的工具与专业的老师。教室环境清雅幽静,整体显得中国独有的典雅美。


出发
4课前介绍.jpg

梧桐院负责人讲解

班级合影.jpg

班级合影


雕版印刷

古朴典雅的院落中,兴致盎然的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学习雕版印刷。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刻刀在花纹两侧轻刻刀痕,再用小铲挑去木屑,留下深印。老师手中轻松流畅的刻刀,在我们手中却艰涩磕绊,难以下笔。

在此之后,同学们略修纹样,用毛刷沾满颜料,在刻板上涂匀,附上白宣,以板擦于其上拂拭纸背,待纸完全贴附后轻揭宣纸,形成印本。

同学们拭去额头的汗珠,欣慰地欣赏着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古法印刷的不易,及扑面而来的古韵。在喜悦的笑容下,我们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


雕版印刷课堂

7雕版印刷小组合影.jpg

雕版印刷小组合影


通草花

通草花的历史悠久,从秦朝传至今天,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草花的原料是通脱木(一种中药材)里的白茎,将其片成薄片,轻薄通透。制作时先将通草浸湿,再小心剪裁将其剪成花瓣模样。用捏,捻,搓等手法,其带上少许纹路。最后用玩棒将其压得翘起,这就是花瓣。用木胶将“花瓣”粘在许愿牌上,黏上花蕊,一朵风姿绰约的通草花就做好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着手中的通草花,似是在与2000多年前的古人对话。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和非凡的创造力。通草花,正如它的名字“不谢之花”,将永远传承下去,它的美永不落幕。


通草花课堂
6通草花小组合影.jpg

通草花小组合影

 

篆刻

左手青田石,右手吴钢刀。一道道饱满而灵动的笔画,是金石碰撞出的一簇簇火焰;一枚枚小巧而寻常的印章中,蕴藏着发人深省的大智慧。

篆刻这门技艺如甲骨文一样,体现先贤创字、匠心独运的智慧,今日踏进梧桐院,深感于此。非遗传承师,已年过半百,饱经沧桑,发髻披散,却胸有城府。在介绍完篆刻这门技艺后,他左手扶印床,将刀柄微微倾斜,刀角的正锋切入石面,带着浓郁的扬州口音,“这个刀呢,大概斜这么个45度,刀要往前冲,不然手吃不消......”一笔一画顺着刀柄一起一伏地前进。白屑飞溅,一道沉稳有力的笔画已在石面上显现出来。

“这个白屑不要用嘴吹,用那个刷子.......”在大师的指导之下,我们拿着属于自己名字的青石,大显身手。虽刻的艰难,刻的并不完美,但我们都坚持下来,都取得了人生第一块属于自己的青田石。

沾上鲜红的印泥,摁在宣纸上,望着有残缺的印章,似乎都有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只有每个人自己才知道。


篆刻课堂
8篆刻小组合影.jpg

篆刻小组合影


拓印

拓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复制文字的方法,属于雕版印刷的雏形,因其技术精简智慧,实行速度相对快速而被使用。同学们在出发前都十分的激动,并提前了解了有关拓印的知识。到达梧桐院后,同学们观看了有关拓印流程的简介,跟着老师的指导,有序地完成拓印的操作步骤。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与老师激情讨论,遵循古法的同时也进行和创新。同学们手拿刻刀,心生自豪,领略了古人创造这门技术的智慧,一改之前对传统技艺的观念,成功地喜欢上了拓印这门艺术。他们说:“拓印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保留与传播的一种追求,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他们更应当效仿古人,学习古人的精神,好好学习,追求学识上的丰富。”


拓印课堂

5拓印作品.jpg

拓印作品

5拓印小组合影.jpg

拓印小组合影 


通过这次梧桐院行,我们领略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愿非遗文化能立足于中国,发扬于世界,植根于人心,迎来保护与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