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学习非遗文化,传播扬州风情——初一(3)班参加非遗研学劳动实践课程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3-05-13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一个国际性课题,学校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从而提升孩子们对家乡非遗文化的兴趣。2023512日下午,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初一(3)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施庆老师与热心家长们的陪伴下,走进梧桐院参加非遗研学劳动实践课程,跟随各领域的专业老师学习了篆刻、通草花、剪纸和中国画制作这四项课程,亲自动手制作与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非遗作品,零距离感受中华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出发

梧桐院负责人讲解

01篆刻

篆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左手青田石,右手白钢刀。一痕痕白色的圆润灵动的笔画,是金石碰撞中绽开的花。在非遗大师的指点下,我们从一开始不敢下刀,到后来独立完成每一个步骤,无不体现了篆刻的连贯性和严肃性。让大家领略了篆刻艺术“方寸之间自有金戈铁马,刀笔微茫如同剑胆琴心”的意趣。


篆刻合照.JPG

篆刻小组合影

02通草花

通草花蕴含着人们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与中华民族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在老师温柔的语调中,我们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开始了“制花之旅”。将通草片打湿至柔软后裁剪,一瓣瓣红芬可爱的嫰瓣从手中飘落打着旋,捏成扇状后挤压,最后用丸勺压制成以假乱真的樱花。我们手颤抖着粘弄花瓣,担心弄坏这娇弱如精灵般的通草花。互相讨论,吱喳着夸赞对方的手艺,大家尽显手艺。



通草花小组合影


03剪纸

剪纸作为独特的民间艺术,具备装饰美感,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式审美。扬州剪纸从最开始用于刺绣花样到现在的艺术型剪纸,主要依靠线本身的变化,组合来构造各类形象。我们拿着精致小巧的剪刀,跟随老师学习各种基础技法,在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下,一个个栩栩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在宁静和谐的氛围一幅幅剪纸作品被装入相框,带着美的回忆被永远保存。同学们拿着相框在宣传牌前照相,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强文化的自信。



剪纸小组合影


04中国画

  中国画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步入梧桐院,院中的那棵枇杷树的枝头已渐渐被压弯,一颗颗澄黄的果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诱人。进入教室内,黑板挂着的那幅画,栩栩如生,就如同真真切切地枇杷挂在枝头一样。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从原来那不成形的“枇杷”,已成一枝逼真的“果子”。前橙后黄的枇杷一个个“落”在了纸上,点上果脐,则更形象生动,衬上绿叶和那优美的树干,那一幅《金果》便完成了。枇杷,静静地,盛开在梧桐院。


中国画小组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非遗研学作为一种依托非遗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体验式教育和旅游活动,是非遗保护路径的创新性探索。此次梧桐院研学,我们领略了中华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播了扬州当地的文化风情。愿非遗文化发扬世界,植根人心!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