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走进非遗,传承文化——初二(1)班参加非遗研学劳动实践课程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3-09-12

9月11日,新学期伊始,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初二(1)班组织全班同学,前往仁丰里梧桐院参与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社会实践。


出发

梧桐院负责人讲解

合影

本次活动共有四门课程,包括刺绣、篆刻、编绳和扬州评话,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跟随老师进入各自的课堂,进行为期半天的学习。

在刺绣课堂,多名同学对刺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一门需要细心与耐心的技术活。在梧桐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先后掌握了穿线、刺绣与换线的技巧。在整个刺绣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真正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大家仔细地在绣布上耕耘自己的作品,极力追求尽善至美。最后的收线完成了,大家都满意地欣赏着自己亲手完成的艺术品,回味无穷!我们仿佛看见了一门艺术的诞生,看见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美的追求,延续到我们身上。我们面带笑容走出教室,这是非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刺绣2.jpg

刺绣

在扬州评话课堂,围着老师坐下来,听老师用扬州话从天南谈到地北,各种奇闻逸事信手拈来,这就是一位评话大师的功底。我们从中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语言艺术更是要从生活中积累,我们邂逅生动有趣的扬州评话是我们的幸运,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扬州特色。同学们也有板有眼地跟随老师,学习扬州评话的一词一句,希望有一天,我们同学中也能走出一位像他一样的评话大师。


扬州评话

编绳课更受到女生们的青睐,同学们睁大求知的双眼,仔细观摩老师的动作,然后自己尝试笨拙地模仿。经过多次失败与努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并拍照“炫耀”。


编绳

而篆刻则更有难度,需要在一块石料中打开天地。同学们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握着石料,就像要雕琢全世界的未来。可是劳动并不总是事事如意的,同学们很难画出想要的笔法,甚至连一条直线都难得刻出来。篆刻老师就不一样了,他的刀下飞沙走石,一个个立体的篆字神气活现地出现。这是一份难得的记忆,同学们听从老师的指引,一步步从笔画、线条、刀法着手,慢慢学会刻出一个简单的字形来。老师说,社会实践并不是让我们一次性学会篆刻方法,而是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记,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还会与篆刻重逢,那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篆刻

半天的社会实践实在是太短暂了,我们每个人都兴趣盎然却不得不返回学校。非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尽管本次我们初次尝试,但留下一颗热爱的种子,对于未来传承非遗和传统文化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