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国风归院 非遗盛荟——初一(6)班参加非遗研学劳动实践课程

  点击数:   发布日期: 2023-11-04

今天,初一(6)班的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在年级主任汤卫林老师和班主任刘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梧桐院。看,缕缕金光从叶间洒下,照在了青石板的小路上,也照在我们一张张灿烂笑脸上。这里有山、有水、有亭子,花香鸟鸣充满了整个院子。在一片绿色中,最有趣的就是那一艘小船了,小船里有着水,水中有着活蹦乱跳的小鱼,一切都是那么的活泼生机。分完组,幽幽清香伴随着我们上楼,开始分别进行雕版印刷、篆刻、通草花、刺绣这四个非遗文化实践。


出发

梧桐院负责人讲解

雕版印刷是扬州市传统的手工技艺,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在印板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图文转印于纸张。今天,我们有幸体验了这项散发着古朴典雅文化气息的传统手工技艺。伴随着锋利的刻刀在木板上旋转,桌上的木屑如雪花般飘落。“刻”“撬”“抹”“压”……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最终在宣纸上留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作品。这次体验,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同时,也感谢非遗传承人的代代坚守,让这门古老技艺在创新中发展,实现“活态传承”!


雕版印刷课堂


古印一方,篆书华夏沧桑史;图章千载,铭刻神州锦绣文。若要说国风的中式浪漫,一定离不开古韵的篆刻之美。

经过老师的细致讲解,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基本要领,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由一开始线条的弯曲,到后来的笔直,同学们满怀热情,乐在其中,用刀刻出一枚枚属于自己的印章。

篆刻凝练着时间的记忆,承载着千年风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既能感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篆刻的技艺之美,又能在方寸之间篆刻独属于自己的记忆。


篆刻课堂

闻着淡淡的幽香,我们走进了这个整洁而又明亮的房间。古色古香的桌上,是几幅精美而又灵巧的通草花作品。随后,我们依次坐在桌前,听董老师娓娓道来。原来,这一片片呈淡粉色而又小巧可爱的通草,本是在一根根通草木之中的,再由非遗传承人精巧的手,一步步成为美丽的通草花作品。同时,通草作为中药,也可以消暑、利湿等。

简要地了解了通草花后,我们就跟着老师讲解的步骤,开始尝试着去做了:裁剪、粘贴、上色。很快,一朵朵精巧的樱花在我们的面前显现了出来,它们是如此灵巧而逼真。再用笔画上树枝和树叶,一幅美丽的景色就从我们的双手中呈现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通过今天的体验和学习,我们应当保护并传承它们,让扬州的非遗被更多的人看到,让世界看到别样的风景。


通草花课堂

一进入刺绣教室,我们就被精美的绣品所吸引。我们围桌而坐,认真聆听刺绣老师的讲解,她细心地指导我们如何使用针线,如何将丝线穿过绣布,如何绣出精美的图案。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刺绣作品。在刺绣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手中的针线逐渐变得灵活起来,室内荡漾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终于,我们都成功地完成了我的第一件刺绣作品。看着自己的作品,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这堂刺绣课不仅让同学们手工能力有了进步,更让大家深刻地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刺绣课堂


5000年文化,多少处非遗,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非遗中国,源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从印刷史上“活化石”之称的雕版印刷,到书从印入的篆刻,再到巧夺天工的通草花,最后到针为笔,线为墨的刺绣。在实践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我们了解它,学习它,感受它,传承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所以,为了让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得以显现,我们应努力的赓续文明,焕新时代,照亮未来!


班级合影.jpg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