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陈鹏老师在三年级教室开设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有趣的乘法计算》。小学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观课、议课。
《有趣的乘法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三年级“探究规律”的教学内容。课上,陈老师带领学生探索了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加深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经历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初步发展了分析能力和合理推理能力。这样的探究课让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了一定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陈老师的这节课共分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为“导入”,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与11相乘的计算规律。其设计意图是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而在实际教学中因部分孩子提起接触过相关内容,所以临时变为学生很快得说出答案。第二环节为探索“两位数乘11”规律,先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出24×11、53×11、62×11的积,再引导他们分别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比较,在比较中初步发现规律。接着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一组两位数乘11的计算,并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由于这组计算中有两题原来的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后满10了,所以相应的积的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就有了些变化。通过这组练习题的计算以及相应的讨论、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对两位数乘11计算规律的认识,得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十位满十百位加一”的规律。第三环节为探索“头同尾合十”规律,直接出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因这部分内容相对较复杂,所以主要由部分孩子总结出相关规律,其他孩子运用的形式,总结出“末两位个乘个,前面数十乘哥”。第四环节为“总结规律,拓展延伸”,先总结探索规律的方法,再出示“拓展延伸”例题,让学生课后先计算,再寻找规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陈老师让学生发现乘法是有趣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应用规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算得又对有快。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全体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大家一致肯定了陈老师的这节课,精心设计,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陈鹏老师在上课
学生举手发言
同学们互相出题、计算
小学部老师们集体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