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徽州美景 品徽州文化
高一(1)班 钱美辰
走进徽州,给人印象至深的是优美自然风光下徽州的建筑。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树影婆娑的水口,峥嵘矗立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伟岸宏大的祠宇。徽州可谓是宁静自得的桃花源画卷! 清风拂面,吹散了湿湿的浮沉 ,清凉的空气灌进鼻翼。微风拂,泛起微波,几只大头鹅在河边媳戏,宏村充满了生机!青石板路在影影绰绰勾绘着白墙青瓦 ,雕梁画栋。远山微黛,近水徜徉。穿水过桥,有一种行走画中的意境。听当地导游介绍,宏村是一个有百余年历史的古村,村子是百余年前此地大姓人家依风水而建。我们沿着古巷走着,参观了曾经的住户的住宅,了解了它们的历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们寄予了对读书子女的殷切期望!漫步古巷,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清香,路旁的当地美食,为宏村又增添了几分迷人! 沐浴着阳光,来到了徽州文化博物馆,准备就绪,进行年纪合照,接着,便正式进入参观。大家观看了手绘动画长卷影片——《无徽不城镇》,观影了徽州的景点,领略了徽州的古文化,不禁感叹科技的发达,渐渐地爱上了这座古城! 早就听说徽州印象的屯溪老街有着古徽州最纯粹的韵味!屯溪老街是安徽黄山市的一条老街,承载着古徽州几百年的历史风骨,黄山烧饼,油炸毛豆腐,各种美食的香气弥漫了整条街,不禁让人垂涎欲滴! 晚餐时进行了闭营仪式,美好的时光总是会飞快地流逝,还剩最后一天,心中有些不舍,愿徽州之旅成为我们心中的一段美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树未绿,春风已开始荡起,宁暇中,宏村的景色早已印刻在心中!
亲游桃花潭,诗意徽州行
高一(1)班 钟于飞
西递宏村,悠悠古镇,处处诗情画意。今日我们来到了期待已久,被誉为“行走的清明上河图”的宏村!
阳光将自己的光辉铺洒于水面,把河水染成了金色,微风拂过,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河面上的一座石拱桥位于宏村中心,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河边停靠着许多与我们扬州大不相同的乌蓬船,那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着它那尖尖的小脑袋,活似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娃娃欢迎我们的到来。
踏上石板小路,清风柔和地拂过我们的面颊,发丝轻拂,我半眯着眼睛,如同在梦里一般。河面上也闭着眼睛,同河面一起上下浮动,做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梦…… 沿着石板小路,边听导游讲解,边留意着路边小店。小店不卖什么别的,卖水墨画,金银首饰,小镇的刺绣……姑娘们满心欢喜的在店里挑选着一件件古色古香的商品,并往返于令人垂涎的小吃店。一路走去,皆为青砖碧瓦,虽不似城市中那样金碧辉煌,却也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的纯朴淡雅的韵味,令人百看不厌。
告别宏村已是正午,回首望去,还一副古朴秀美的画卷,让我怎舍得与之告别?
研学日记
高一(2)班 徐旻
绿山碧野间,卧着一头牛,其名宏村。
宏村之景,既美且巧:巧于构思,目无全牛而心中有牛,不相干的水木石屋组构成了一头牛;美于其景,游人拍照,更有人写生,粉墙黛瓦翠树呈于纸上,或是粗粗几笔墨线勾勒,便是幅美丽的画。至清的湖水倒映着村庄,将世界分成两份,一份是真实,一份是镜像。
最迷恋深巷窄道,带着斑驳划痕的墙砖间铭刻岁月的篆文;攀附墙面的青苔带来了古朴沧桑的生机——沉重绵厚,仿佛这个村子,历经百年,静待树绿;悬挂于各处的楹联或招牌,莫不豪放自由、大方热情;当中偶有将老故事藏进满面皱纹的老者聊天或摆弄小巧的手工件儿。这种气韵,是千年古城扬州的东关街、丁家湾所不具备的。行遍千里后,方知各地文化特异而珍贵,无论地域,人们都有一个可以为之自豪的故乡;我喜爱宏村的韵味,加深了对扬城的眷恋,透过层叠交错、层出错现的绵延不尽的窄巷,我看见了家乡。杜鹃在林木间的笼中歌唱着。
景美,文化美,这徽州的人,也美。不必纵观千古,不必谈及生死,老人的一个微笑指路,老妇几次热情的挥手,皆是美景。我控制不住步伐和手机,像逐日的夸父、像追浪的飞鱼,妄想留下每一处最美好的印记,使它长留,成为记忆中的化石——然而我做不到,相机是死的,当蓝天变得苍白,白墙变得暗淡,绿水变得苍幽,我只能抓紧记忆的尾巴,在观照中匆忙追赶一闪而过的印象、修补割裂的记忆,它就像是那古宅中修复过的建筑,物韵犹在,不见昔日繁荣,初见的感情变淡了。见过众多美景与摄影作品的我,看着这些令人赞叹的景物,又在想什么呢?
离开宏村。写生人是否依旧?作品斑斓或清雅,已呈现不同的韵味。宏村景是否依旧?不归的溪水潺潺,冲刷着光滑的青石板。宏村是否依旧?鸟鸣风抚波,人噪云托日。我是否依旧?带着照片与感悟,登上返程的车。
宏村本名曰弘村,不知为何更名至此。不管这千百年来,大清王朝、中华民国、新中国如何发展,他一直都在,然而他无时不变,像是婴儿,他学习着,他成长着。司机开车离开时曾无意说,这宏村没有所谓的淡旺季,一直都很旺,带动了周边的发展。——是啊,它没有淡旺季,四季皆有优点处,便无残缺与遗憾。
古老圣者云,烟花三月下扬州。每至三月烟花问柳之日,扬城各景区便是人山人海,而已但过了这时日,游客便少了很多,究其根由又是如何呢?扬州的历史不比宏村悠久,扬州的传承创新不够完备巧妙,扬州的文化和魅力不如这小小的宏村?浅陋如我无言以对,只是,是否可以做些什么,来帮扬州更好发展,更加宜居理想,使这扬州不仅限于烟花三月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着手中的圣贤书,遍览祖国的河山人文,才是最好的学习。中国之大,无论迷恋何深,无论处境何美,心中牵挂着忘不掉的,总是那个刻上"家乡"烙印的地界。目不暇接,欣赏了一天异乡之美的我,静夜思之,思绪万千。
学都学了,得用上它啊。将离徽州,却不会忘了此行。明宵无论酒醒何处,庐州月光仍洒清水碧天;而扬州的明月,皎辉纳入心扉,一切知识与奋斗,都是要敬献此处的,只因他别名家乡。
研学日记
高一(2)姚孟德
翻过青茂连绵的群山,渡过氤氲缭绕的云气,我们来到宏村。南湖。一汪清潭围住了村南,映出了三面环围的的青山。白墙黛瓦的马头墙,处处悬着串串红灯笼,缓缓走上弯弯白拱桥,唯一而过那横斜湖面的清白石板,来到村对岸,古老的木门,道道木痕,迎着喜联,见证着宏村古往今来的历史。春色未软,爬上墙角,爬上水沟,爬上斑驳的青石小路,湖岸的古树斜倾湖面,靠着湖底一根长木支撑,半边布上青苔,半边刀刻般的刻痕,有八字外开的门楼,有挂书画的厅堂,有启蒙堂,仿佛徽墨晕染,尤闻当年儒生书声琅琅,有闺阁绣阁。依稀执扇掩实。如见佳人独倚小红栏。墙角处,有老人家凝神刻竹雕,码头上,有白发婆婆择菜浣衣。小巷深深深几许,幽幽小巷,飘出醉人酒香。有女儿红,有状元红,有十里桃花酿,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有毛豆腐,外皮金黄,豆酱浓郁,有徽州烧饼,梅干菜扣肉,干脆香美,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袍,香茗醒人,意味悠远……
宏村如画,人在画中行。
研学日记
高一(3)班 吴定莲
春光旖旎,告别了昨日淅淅沥沥的雨,我们终于来到了导游口中青瓦白墙,莺歌婉转,绿柳拂风吹的画里乡村——宏村。
一座古村,无疑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这里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你尽管不认识路,但一定能走出去。宏村各处凿有小沟渠且内有活水源源流淌最终汇入宏村中最为清秀不是活力之地——南湖。只要顺着水流的方向便可到南湖,也就可以出村了。南湖是鱼儿们自由玩耍的天堂,是水藻们栖息养生之地。远处的青山倒映其中,水中便有了蓝天白云与青山,波光潋滟,好似用水墨丹青如实描绘出的山水画。山因水青,水因山活,蓬勃富有生机。走街串巷,品尝到这儿特色香酥又嫩的毛豆腐,认识到朴实的村民,这儿果真是人与自然结合最美的写照。
太阳如同一盏大红灯笼高挂空正中,我们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但未有一丝累意。伴着好心情,来至屯溪老街,却被这扑面而来的亲切感震了惊。这儿有如扬州东关街一般的风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旗幌飘飘,古风拂面,一片安详。
时光犹如抵不住的鸿流,最终我们迎来了闭营仪式。回顾这几天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间又多了份经历与收获。我将永远记住这份静谧与美好,继续砥砺前行!
研学日记
高一(4)班 李佳瑶
“承志树人蕴古镇,卧虎藏龙彰宏村。青山绿水引诗赋,墨瓦白墙牵画魂”也许有人会不喜徽州,因为他的低调宁静,但内心浮躁。但却无人不爱宏村,那回廊雕窗边是小女儿的闺情,那南湖月沼中是男子汉的心胸。在研学游的第三天,我们便来到“中国最美乡村”---宏村风。刚刚进入宏村, 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物映入眼前。微微泛黄,轻轻翘起的墙皮尽显出了房屋的千年沧桑,它静静地站在那,听着人间的故事,看着世事变迁。唯独只有那屋檐下的老人,他们依旧坐在小板凳上晒着太阳。偌大的湖面架着的一座精致的小桥,同学们互帮互助,小心翼翼地走过了水中小径,有爱的画面便也成为了这古桥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学们沿着“牛肠”小溪顺流而上,看过了居民的老宅,游进了南湖“牛肚”,远望,那些写生作画的人,以及民居、画桥和远处的群山,被倒影在水中,上下起伏的水面与与日光下的波光粼粼交相辉映人在画中游,仿佛是一幅水墨画,越有越痴迷,不知不觉我们又回到了出发点。
游览过了秀丽的山中小村,下午便来到了碧瓦朱甍的屯溪老街。街不大,却很精致。我们在街上走走逛逛,累了便找张椅子,靠在椅背上,沐浴着春日里阳光的温暖。绿茶,烧饼,毛豆腐,我们走街串巷,高兴便走进信纸店,写一封给自己的信,载满期盼向着未来出发。
夕阳映照,铺洒一路欢乐,一天的美好,不散。
研学日记
高一(5)班 张馨文
天气变得真快,昨天还沉浸在烟雨中的徽州,今天,便拥抱在太阳的怀抱中了。
那耀眼的火球,似乎抑制不住自己满心的热情,倾尽自己所有的光点。那些顽皮的光精灵们,便跳跃在徽州的每一个角落,在那开阔澄净的湖边,泛起粼粼波光。
阳光随着步伐来到了宏村,宏村的景色似是晕染在画家笔下的大写意,但画中的景色却不如今天这般身临其境来的真实。还未完全消散的烟雾,飘渺在山天一色的远方,更增加了几分若隐若现的神秘,竟有些江南烟雨的意味。
徽州的建筑虽不华丽、高贵,却质朴、大方,即便久在樊笼之中的人,都会在漫步古村的同时,沉淀下一颗心,再无浮华。
徽州的建筑非常讲究,从学堂到宅邸,从廉洁到孝忠,严格的家训,似乎在这样的徽派建筑中就已经凸显的淋漓尽致——整齐、规矩、错落有致。
徽州不仅因为其特色的建筑而闻名,更以它的美食而远扬。飘香十里的毛豆腐,肥而不腻的大猪蹄……在屯溪老街里所真正领略的,并非只是口中溢满的香甜,更是徽人那千千万万的淳朴,填满了那些曾因追赶而浮华空虚的心灵。
时间过得真快啊!结营仪式就这么到来了。响遍整个餐厅的生日歌,竟给我带来了不舍。那舞台上的灯光,证实了我们几天来的狂欢。但散席之后,又让人懂得了一些成长,懂得了更多的珍惜。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我相信,也不会有一场容易被忘记的旅行!
研学日记
高一(6)班 陈宇鑫
安徽宏村,一个让人迷失自我的地方,一个让人忘记岁月的村庄。
刚走上几步台阶,一个不大的池塘豁然跃入眼帘,当地人把这个池塘称之为南湖。远处的群山,青瓦白墙倒映水中,旅途的疲惫瞬间消失。
南湖边三三两两的学生们坐在小凳上,拿着画板写生。是啊!这美好的景色又怎能轻易放过!许多年以后,他们还能否记得这段无悔的青春呢?
池塘中间有一座小小的石拱桥,过桥步入村庄,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岁月好像在这刻停留。我们在小巷中穿行,墨瓦、灰墙,以及精美的砖雕,无不向我们还叙着那远去的岁月。悠悠然,耳边传来了一个老人几声清亮的叫卖声,婉转如昆曲,似黄梅,恍惚间又带点京韵,这一刻我痴了!迷失在这方充满着徽韵的天地之间,在这里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色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居民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今天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我融入于这如痴如醉的宏村美景中,整个宏村处处精美,步步是景,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番景致,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美食也使我流连忘返:毛豆腐、臭鳜鱼、桂花糕个个颇具特色,占据着我的胃。
时光匆匆流逝,到了傍晚,我们举办了研学旅行闭营仪式,同学们欢歌载舞,度过了愉快的晚餐时间。转眼间研学旅行已不足24小时,但我会珍惜现有的每一分每一秒,让研学旅行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璀璨的一部分!
美丽宏村
高一(7)班 何蔡洁
宏村,大抵算是一个水乡村庄了。在我心中,它不仅是一个小村庄。若是用丹青加以描绘,便是淡雅的山水画。薄雾氤氲下,这幅画便变得愈加朦胧。这是杏花春雨,这是烟烟江南。
一道“南湖“,两处景致。一边是极具现代感的建筑、车辆、人群,而另一边,则是古朴的徽州村落与一湾碧水。一池青水环绕古村,“顺出逆进“,这水是温婉的,让人心醉。
宏村之美,徽建之美。粉墙黛瓦马头墙,一排排高低整齐,错落有致。水面中央,小小的一座拱桥划过水面,倒映水中,半圆桥洞与倒影连成一体,形成一轮明月。
身处宏村这幅画中,宛如自己便是这一员。水边,一位老妪身着便服,蹲着洗衣,仍旧用着古老的洗衣杵敲打衣物,不时抬头瞅眼我们。有艺术生在湖岸写生,三三两两聚集着,时而勾勒轮廓,时而泼墨晕染。他们聚精会神地画着,仿若无人,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也不自觉放缓脚步,轻声细语。
过桥入村,时光似乎在此稍作停留,凝固了岁月。流光婉转,白墙黑瓦,精美的砖雕与精巧的天井,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岁月。时光静好。
烟村古村,如诗如画
高一(7)班 丁思月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最初了解徽州这座城,便是从这首民谣。
宏村,徽派建筑的代表,一个古朴而又美丽的世外桃源。似水墨画,又似仙居。走在宏村的小巷中,青砖黛瓦,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小家碧玉的灵气,让人禁不住遐想万千……
春天的宏村,古老的徽派建筑,高高昂起的马头墙,清澈的湖水,如虹的拱桥,犹如一幅画深刻人心。漫步在石板路上,享受着灿烂的阳光,似人在画中。
黄山山脉映衬着白墙黑瓦,常年云雾缭绕,在南湖的倒影下,犹如一幅泼墨写意画,也不愧为画中的乡村。几个人一起,欣赏着山水墨色,品着徽味小吃,真是好一番惬意的生活。阳光下的宏村尚且这么美丽,烟雨下的它是否会更令我流连忘返。再来宏村,我是否会在烟雨长廊下听雨声滴答,独自一人撑伞远望,亦或是品一杯香茗,极目远眺,任思绪飞扬,梳理情思,静下心来感受自我。想着想着,不禁抱怨起如今的天气来,带着几分遗憾,几分满足,几分哀伤离开了这儿。
宏村的美丽景色使我流连忘返,但正是这些巧夺天工的古建筑随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如此可见,保护古建筑刻不容缓。
研学日记
高一(8)班 李钟毓
雾蒙蒙,笼罩着整个徽州大地。伴着似有凉意的微风,我们踏上了素有画里乡村之称的宏村。
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走在青石板路上,踏过小桥,岸边都是一些艺术生在画画;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间又一间马头墙的房舍,一处又一处木雕的窗格,穿梭于一条又一条小巷之中,宏村的美,跃然纸上。最我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南湖书院。大大的厅堂,两旁边的楹联,厅堂正上方的牌匾,木头做的书桌,木头雕的窗格,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而美好。
下午,艳阳高照,我们来到了黄山博物馆。在那里我们领略了黄山的文化,欣赏了黄山的美景。而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屯溪的老街。
街道两旁的店铺挂上红红的灯笼,寓意着红红火火。穿梭于人山人海之中,老街的繁华尽在眼前。一路走,一路看,总是惊讶于两旁店铺中各种各样的雕刻和艺术玩物。那些砚台和毛笔,那些糕点和茶叶,即使混合在一起,互不相干,却又能体现出徽州的与众不同。
晚上的闭营晚会上,同学们的歌声,笑声和话语声,尽显了这几天徽州之旅的欢乐。
游宏村,领略古徽州之美;品毛峰,感受古徽州之茶。
研学日记
高一(8)班 唐紫瑞
阳光斜斜织出几缕晃人眼眸的金纱,洒在宏村的湖面上。远眺那泛着墨绿色的湖水,石拱桥于越之上,好似一撑开的一把弓箭,似是在保护着这宏村里的淳朴百姓们。
辗转入一个小巷,不觉闻见溪水哗哗,那每右侧留有一道水流,却是有着几块石块拦挡着,甚是不解。却是听导游道,原是这宏村人的智慧,这些坎在水流一侧的石板不仅可以方便宏村的百姓洗菜浣纱,又可挡住那些漂流而来的一些杂物,以便即使清理。
随着导游的步伐,面前有一方提着南湖书院的匾额,想必便是那时候的私塾了,更是令人体会到了那种对学习的渴望之情。
承志堂前,我们徘徊于那精心雕刻的木门木窗间,无不赞叹于匠师们手艺的巧夺天工。据导游说,那时并无一些机械设备,完全是人工一刀一刀精巧雕刻出来的,好似工笔画,精细间出入棱锋,祥云缱绻,鸟鹤飞翔,鱼龙翻跃,公子小姐畅谈饮茶……
惊艳于此,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深深地瞧着它,感慨这匠师的手巧,感叹徽州宏村孕育的这些不忘初心的百姓们......
研学日记
高一(9)班 肖乔桉
有重复过往,而不曾透支未来。宏村,它走进了我的梦,温暖了我的心。
当我走进它时,一种古朴,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迷离间我总感觉到,我似乎来过,又仿忽很遥远。秀丽的杨柳裁剪着两岸风景,一边是泛黄的昨日,一边是明媚的今天。它就像一方古砚,被历史研磨,又在水乡之中荡漾开去。
它同时也是“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型做了一篇完美的水文章--九曲十湾的水圳为“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为“胃”,“肠”两旁的居民为身,动静分明,使人难忘。
它的湖边围绕了一群群写生的学生,他们或围在一起,或三三两两,但他们都很专注,不言语,静心融于这水乡之中。
它的内部有数个巷子,远远望去,一片黑瓦白墙,它的巷子又窄的似乎只能容下一个人过往。顺着一条又一条相交,转折,有点零乱的小巷。穿梭在这样的巷子中,那磨损光滑的石板路与那石板路上缝隙中新生的青苔,使我感受到自古过人的爱怜之情。
今日有缘至此,不枉此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