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早9点,树人学校自清文学社的同学们前往了安乐巷27号朱自清故居感受君子傲骨。
进入故居,一抬头便是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朱自清故居”牌匾。接着,讲解员开始了介绍,这是朱家人在扬州市最后最小的,也是目前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套住宅。跟着讲解员的步伐,我们来到了先生的书房、卧室以及会客厅。卧室中挂着一幅仿李宗津所画的朱自清像,由于严重的胃病,画中的他儒雅中透露着些许憔悴,但目光依旧坚定。
堂屋的正厅为朱家的客厅,两侧是朱自清父母及儿女的住处。这些清代木椅、案几、八仙桌等都是当年朱家的日用家具,条案上的座钟、花瓶、石屏摆件、烛台和观音像是老扬州居民家中普遍的陈设,寓意“终生平安”。墙上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对联为清代康有为所撰,使朱家处处留存着书香。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朱自清的生平事迹与家世。
朱自清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勤勉的一生,正直的一生。他以文人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病,但他不吃嗟来之食,毫不犹豫地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在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嘱告家人不买美援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的情操。
参观完后,同学们有感而发,组织散文、诗歌朗诵。
高一(4)班周博文同学朗诵了《荷塘月色》节选片段。高一(11)班白静萱、高一(4)班刘佳睿同学朗诵了《北河沿的路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朱自清将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寄予笔端,用文质并茂、富有情致的文章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当君子,当如朱自清,不受嗟来之食,不失文人风骨,不损君子节操,洁身自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此次的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也有些许感想:
婷婷芙蕖,出淤泥而不染,深深朱巷,藏清气而自华。
——高一(12)班 王子运
在朱自清故居中,有很多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的手稿,上面有着朱自清密密麻麻的字迹。故居中的家具陈设也很有特色,每一件物品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这次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忘的体验,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朱自清先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也让我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
——高一(11)班 白静萱
我们中学生当有如自清般的风骨,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更要有立身之本——爱国。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高一(4)班 刘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