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出处及释义:
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七律《上李邕》。意思是: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该诗作于唐朝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时年26岁,诗句表达了青年李白的凌云壮志。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描绘的神鸟,传说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经常在自己的诗中写到大鹏,比如他在《临路歌》中咏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现代汉语中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等成语,借以比喻远大的前程和抱负。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鲲鹏之志。
用典: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用过该典。
原典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处和释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意思是,虽然桃树、李树不能说话,但是因为它们能够开花结果,人们就会来赏花摘果,树下便形成了一条小路。这句话是司马迁对西汉名将李广的评价。李广一生领兵抗击匈奴, 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不仅受到将士的爱戴,连匈奴也很畏服他。
一个人如果品德高尚、待人真诚、能力出众,即使不去自我宣介,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现在身处信息社会,一定程度上,学会向别人介绍、推介自己是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培养自己各方面素质、能力,用自己的实际表现来赢得别人的尊重。
用典:习近平总书记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用过这个典故。
原典3: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出处和释义: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自北宋苏轼的《范增论》。意思是,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虫子才会寄生。
这句话蕴含着十分深厚的哲理,自身先有弱点,之后才容易为外物所侵。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现在我们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要学会自重、自省、自警, 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
用典:习爷爷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用过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