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下午,寒气还未褪尽,薄薄的阳光慵懒的洒向九龙湖毓园,树人学校九龙湖校区初二(14)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徐丽丽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前往扬州市漆器厂参观。同学们参观了髹漆、雕漆、刻漆一系列非遗手艺,同时也体验了绘制螺钿漆器的作品制作。
扬州漆器源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以其富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和搜神夺巧的制作工艺蜚声中外,2006年“扬州漆器髹饰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进厂门,我们首先参观了髹漆车间。大漆髹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髹漆车间,漆味浓厚烦人弥散在每一个角落。荫房里的温度必须保证在25°C,湿度在80%以上。工匠们需要在阴暗闷热的车间工作。正常雕漆需16mm厚,必须髹漆300道左右。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量!那朱红色的木漆给予人们一种厚重又沉稳的味道。这不仅仅是工匠们刮、做时的耐心、恒心,更是从唐代一直传承至今源远流长的印记。
接着是点螺车间——这可是国家二级保密工艺。明代创作,清末失传的软螺钿,薄如蝉翼的贝壳镶嵌入漆。我们参观时正有几位工匠静心雕刻着贝壳。这项工艺是将软贝壳刻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碎片,再用胶按次排列在黑底漆上。这时软螺钿的色泽方能显现出来,光彩熠熠,夺人眼球。最著名的属是孔雀。孔雀的尾翼换用不同的软贝壳呈金色,一碎碎雕刻的拼接在一起,栩栩如生,像是揉碎了黄金洒在尾上。工匠们面对我们的到来仅偶尔回答几个问题。其余时间都专注于手中小而细的软螺钿专注的目光里,倒映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身影。
玉石打磨在雕漆车间令人印象深刻。圆形钻片飞速运转着,不规则的玉石在他们手里渐渐温驯。呈瓣状或圆形,车间里全都是“嗞嗞”声。有灰白色,或是晶莹的粉色。在一次次的打磨下变成了晶莹的立体花。——真是让人赞叹!小小的一朵玉花,有的是热烈的盛开,有的是娇羞的含起花苞。亦或是花瓣随意的倾倒。这玉是多么晶莹剔透!像是一首从古而来的诗歌,宛转悠扬,经久不散。
最后,由同学们自己亲自动手,给自己做一个螺钿漆器作品——漆器茶托。
笔头轻点墨水,墨色又顺着笔尖落在贝壳片上,勾勒出一丛兰花。墨水虽多,但叶尖部分细若蚊足,叶脉也十分清晰。专注的眼睛中只有手中的工作,真不得不赞美那些认真雕刻漆木和勾画贝壳的工匠们,他们用手中的工艺品来传承我们的文化,点亮一颗颗闪烁在文化长河的明星!
将课堂搬到课外,将学习转移到实践,这次劳动实践既让我们了解了扬州传统工艺,对故乡的自豪感又多了几分,更让我们树立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信心,让扬州非遗被世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