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书韵
初一(2)班 朱昊宇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错,书中常蕴藏许多不同的韵味,而这些韵味往往在反复阅读后才能被人所感受到。《骆驼祥子》便是这样一本蕴含韵味之书。
本书为老舍所著,因其从小和穷人打交道,所以全文贴合当时生活,通俗易懂。小时初读,我便知其大概:讲述了车夫祥子一开始健壮乐观、吃苦耐劳,希望通过奋斗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却在“三起三落”后自甘堕落、吃喝嫖赌、出卖人命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祥子悲惨的命运与其对生活的无奈、失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精思、细读后所体会到的才是书的精髓、韵味所在。小学复读此书,才觉此书深意,表面上是写祥子的故事,实际上是在反映生活;第一次祥子被抓去当壮丁,是在写社会的残酷;第二次祥子被孙侦探骗钱,是在写人性的泯灭;第三次祥子卖车办丧事,是在写生活的挫折。
两次阅读之后,整本书之韵味似已被剖析出来:通过刻画祥子鲜活的人物形象与其悲惨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但今三读,又另有感触。祥子的失败似是他人之错,细读之下却与他本身也脱不了干系。祥子被抓去,表面是因为战乱,根本原因却是其不懂得变通,没能禁住那两块钱的诱惑;祥子被骗钱,表面是孙侦探内心险恶,根本原因却是祥子不懂得交际,没有胆量抵抗恶人。
细细品味,此书似乎又有了新的主旨,便是警示当时的世人黑暗的社会给人带来伤害,如果没有毅力去面对挫折、没有意志力去面对社会、自甘堕落,便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次阅读此书,我体会到了三种不同的韵味。读书的乐趣便在于体会书中深层的韵味。细品书韵,便如茶香般回味无穷。
愿君复读此书,与吾共感其韵。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读《骆驼祥子》有感
初一(12)班 李瑾萱妈妈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缓缓合上扉页,雾气袅袅中,祥子的一生也随之渐渐远离。窗外,一枝腊梅从青砖黛瓦间横斜出来,雪花轻盈地飘落在花瓣上,将它们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腊梅的芬芳与雪花的清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我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立春时节的雪景,涌现在心头的却不是美感,而是莫名的惆怅。
一支妙笔,一曲笙箫,勾勒出一个充满冷暖炎凉的旧社会;一腔激情,一缕悲哀,描绘出一个饱含无奈苍凉的悲车夫。“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祥子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是他的结局也跟自己的心理“疾病”有关。骨子里的自卑,让他在别人的“夸赞”下迷失了自我,因盲目出车而导致“车被抢”;骨子里的不够自信让他失去了与孙侦探反抗的勇气,导致“钱被讹”;对负面评价的恐惧让他被迫娶虎妞,导致“人被诈”。
他从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青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打击,最终变成了行尸走肉。这个过程中,他心灵的痛苦和挣扎令人心痛。这也提醒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建立了稳定而有秩序的内心,我们才会变得真正强大起来。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这是育人的真谛,也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孩子健康成长的旅程中,家长是肩负“润心赋能 护航引路”重任的引路人,也是需要携手共进的同路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积极应对,而不是逃避或放弃。多在细节上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内心建立自我肯定机制和正面的自我信念。同时,要让他们明白,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挫折和困难,但这些都是成长的过程。就像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的基本情感和追求都没有改变。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和机会,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珍视。希望每一个“祥子”都被善待。希望每一个有自卑倾向的孩子,都被疗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好的疗愈者和最幸运的被疗愈者!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
初二(3)班 池奕璇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本描写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普通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村庄的故事,展现了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鄂温克族文化和生存状态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坚韧不拔、温暖而又充满爱的民族。
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这个故事让我对鄂温克族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都让我感到震撼。
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书中描写了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自然风光,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额尔古纳河的宽广和湍急,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作者笔下的鄂温克人以纯朴的感情深沉地热爱着这片森林、爱人、孩童,以及林中的驯鹿。他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与动物共存,这种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让我深感震撼。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作者通过描写村民们的生活和思想,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勇敢。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他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人物形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团结和努力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鄂温克族的文化和生活状态,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选择和权利。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我想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鄂温克族的文化和生活状态,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引导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总的来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还让我明白了团结和努力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树人学校九龙湖校区初二(11)班 成梓萱家长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有这么一名言:”人在痛苦中,只有一样能挽救他,那就是感觉到人民需要他,知道他的生存并非无益。”是的,一个人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有了高尚的生活目的。才不会被生活中的困难、不幸所压倒,才会在斗争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理解人生,热爱人生。谈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一定会想到那熊熊的高温炼炉。的确,我们每个人如同生铁,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好比是炼炉。铁成钢,只有靠一种途径——炼!
保尔的一生是十分曲折的。他绝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而是通过自身斗争,在战斗、劳动、工作的种种困难中磨练,从而由一个出生贫寒,而且身患重疾的少年成为了一名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不仅在革命时受到了数不尽的迫害和排斥,当他因伤退伍,双目失明,身体瘫痪,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是那样的顽强不屈,把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
朋友们,当你面对漫长的人生之路,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你在想什么?保尔的故事就是一支催化剂,为我们前进的步伐注入新的动力。给了我们启示,带我们思索,然而思索之后更重要的是去实践程。让生命在求索中袒露脚踏实地的淳朴,让青春在搏击中展示独特风采,让人生在奉献中绵延成为美丽的诗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了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里面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虽然现实生活中未必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但是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仍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有的精神与行动。
他这短短的一生经历的苦难,比我们大多数人要深重无数倍,但每一次黑云压顶,保尔都在顽强地抵抗。保尔始终坚定活下去的信念。每当陷入绝境想要放弃,他就会反问自己:”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呢?”
是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苦难,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艰难,永远记得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假如没有,那就再使点力,因为希望就在前方,前方一定有希望!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亲子共读创设了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分享了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