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陈鹏老师在二年级教室执教了《认识线段》一课,小学部教师参与听课。
首先,陈老师通过谜语导入,手拉毛线,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深入的学习找到知识的基点。
接着,陈老师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毛线拉直前后形状的变化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然后陈老师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明白“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第二层次,陈老师结合身边的物体,让学生明白直尺、黑板、课本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学生们通过折线段、找线段的活动,既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第三层次,陈老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线段。有了前面“看—折—找”线段的过程,“画”线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最后,陈老师设计了连连看的闯关游戏,形式多样,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线段的理解,有效地巩固了新知识。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节开心、扎实、有趣的数学课;对于教师们来说,这是一节直观、生动、富有层次的示范课。
陈鹏老师在上课
学生拉直毛线,观察线段特点
学生展示折出的不同长短的线段
学生找身边的线段
教师们认真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