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小学部

【观课议课】悠悠伯牙琴,浓浓语文味—小学部第十五周“观课议课”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 2021-12-13    作者: 王露莹 图片:陈丹阳

      12月7日上午,王颖老师在未来教室执教《伯牙鼓琴》,小学部全体教师参与听课。

      一、巧立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对于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文言文阅读的教学前提。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课堂上,学生朗读充分,王老师精彩的范读和朗读指导也促进了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读通、读懂、甚至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感悟文言文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二、关注学情,善用学习方法。

      文言文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朗读和理解。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朗读指导教学中,王老师大胆创新,出示不同难度的文本:规范原文——夹杂繁体字的文本——没有句读标注的文本——篆书文本。这些文本材料的难度逐步增加,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挑战欲望;另一方面,学生也在这形式变化中一遍遍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当读到难度最大的篆书文本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其实已经能够背诵。这种教学设计注意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分层,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获益良多。在文言文意思的理解上,六年级的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本的意思难度不大。但是如何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谊?如何理解“知音”?如何理解“破琴绝弦”?这有一定的难度,王老师通过介绍背景,通过播放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弹奏的最后一首曲子,通过悲伤哀怨的琴声,加深了学生对此段内容的理解,随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知音,不仅仅是知道他弹的琴音,更是要知道他的心音。通过层层铺垫,步步精心指导,最后,从学生的朗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学生对“知音”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注重积累,拓展学习宽度。

      在《伯牙鼓琴》一课中,王老师诗词歌赋、名言佳句信手拈来,让人叹服。导入环节,王老师出示关于友谊的诗句,从而进入文言文的学习。此外,在课文学完之后,王老师拓展孟浩然、李白、王安石关于知音难觅的古诗词,与伯牙、子期隔空对话。除了文学性知识的拓展,王老师还介绍了古琴的相关常识、带领学生欣赏《忆故人》、《高山流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王老师以自身文化底蕴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文化盛宴,语文的审美永无止境。

图1 王颖老师执教《伯牙鼓琴》.jpg

王颖老师执教《伯牙鼓琴》

图2 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jpg

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

图3 同学们认真听讲.jpg

同学们认真听讲

图4 学生的精彩回答.jpg

学生的精彩回答

图5 王老师指导学生理解文本.jpg

王老师指导学生理解文本

图6 听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听课记录.jpg

听课老师认真听课并做听课记录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