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高中部

【强师计划】文理地和 强师致远 ——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举办9月“强师计划”语文、物理、地理专场活动

  发布日期: 2025-09-24    作者: 文字:语文、物理、地理组供稿,教科室统稿 图片:语文、物理、地理组 策划:教科室 编辑:杨丽 审核:刘瑛琪

金秋九月,强师赋能。923日下午,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成功举办了“强师计划”语文、物理、地理专场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技能的提升,通过听课研讨与专家讲座的思维碰撞,进一步激发教师们的教研热情,助力其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学校“毓致教育”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一)语文组:文本深耕,读写共生

首先由高一语文组孙婷和曹羽芊两位老师开设公开课。

孙婷老师开设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指导一课。本课立足高中学生开展学术阅读的难点和痛点,从问题预设和概念引领的角度开展任务设计,既是高一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起始课,也是学术著作的读书方法指导课。整节课思路顺畅,逐层深入,方法指导切中要害。课堂注重师生共同开展文本细读,同时设计了多个小组合作展示和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语文组:孙婷老师上课.jpg

孙婷老师上课

语文组:学生课堂.jpg

学生课堂


曹羽芊老师开设了记叙文写作指导课。曹老师以“捕捉细节微光,让笔下人物活起来”为本节课的主题,设计了对比分析、方法探究与实践升格三个教学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总结了细化动作、变换角度、巧用修辞、移情于景四种记叙文细节描写技法。在写作升格训练中,师生积极探讨写作细节,就原稿中的不足进行深度修改,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将平淡叙述转化为生动描写的能力。整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细节的意识和能力,为记叙文写作注入灵魂。


语文组:曹羽芊老师上课.jpg

曹羽芊老师上课

语文组:听课现场.jpg

听课现场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张心科教授与老师们在502会议室进行评课交流与专题讲座。首先由两位开课教师简要介绍公开课的设计思路。随后,高二语文组汪柳老师和高三语文组余红亮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汪老师认为,阅读课和写作课都体现了执教者“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的理念,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高且很有收获,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余老师指出,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规避了以往同类课堂的问题和不足,立足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比单纯的讲解更为重要,此外,两节课在处理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的“道”与“技”的关系上可以再进一步打磨。


语文组:评课交流现场.jpg

评课交流现场

语文组:讲座现场.jpg

讲座现场


接着,张心科教授为全体与会教师作了题为《新课标与新教材、新课堂、新高考》的学科讲座。张教授运用宽广的学术视角分析了当下推行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初衷,从社会需要、物质发展、学术研究等角度总结了推动教育发展的力量。讲解过程中,张教授旁征博引,列举了从清末民初到今天的语文教材演变来看教育变革背后的时代因素,进而分析核心素养的嬗变,让老师们从源头上理解课程改革的原因及要求。其次张教授分教材选编、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部分来谈新课标对中学一线教师的影响及中小学教育的转型。最后张教授鼓励老师们立足常识,大胆尝试,做新课标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语文组:张心科教授专题讲座.jpg

张心科教授专题讲座


张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的引领,又有实际案例的分享,让人受益匪浅,赢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二)物理组:AI赋能,创新引领

高二物理组孙晗钰老师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实验课——《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孙老师以精炼的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学生们则以小组为单位,全身心投入于电路连接、数据测量与分析讨论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动手操作规范,思维碰撞激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理念。


物理组:孙晗钰老师上课.jpg

孙晗钰老师上课

物理组:学生分组实验.jpg

学生分组实验

物理组:潘苏东教授指导学生.jpg

潘苏东教授指导学生

物理组:听课现场.jpg

听课现场


实验课结束后,随即开展了深入的评课交流。学校于锋老师与华东师范大学潘苏东教授从不同角度对本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于老师肯定了孙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清晰的教学脉络,认为课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潘苏东教授则从高校视角和学科前沿出发,高度评价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同时就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引导学生深度反思等环节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优化建议,令在场教师受益匪浅。


物理组:孙晗钰老师说课.jpg

孙晗钰老师说课

物理组:于锋老师评课交流.jpg

于锋老师评课交流

物理组:评课与讲座现场.jpg

评课与讲座现场


评课环节意犹未尽,潘苏东教授紧接着为全体物理教师带来了题为《AI与中学物理教学融合创新》的前沿讲座。他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AI技术如何在复杂物理现象模拟、个性化学习路径定制、智能实验辅助以及科学探究能力评估等方面赋能中学物理教学。潘教授指出,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善用AI工具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构建更具互动性、启发性和高效性的智慧课堂。


物理组:潘苏东教授专题讲座.jpg

潘苏东教授专题讲座


潘教授的讲座为我校物理教研组未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

三)地理组:入境探问,格物致知

高二地理组陈华琪老师带来《二十四节气》专题课,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卢晓旭教授到场参与评课,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把关。

课堂伊始,陈华琪老师以“今天是秋分”为导入,瞬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程围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与十二黄宫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的联系”“二十四节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大板块展开。教学过程中,陈华琪老师综合运用视频播放、案例剖析、示意图绘制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剖析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地理规律。


地理组:陈华琪老师上课.jpg

陈华琪老师上课

地理组:听课现场.jpg

听课现场


课后,卢晓旭教授对课程进行点评。他首先肯定:“本节课内容充实,能感受到教师在设计上耗费的心血;尤其在地理思维教学方面,陈老师将‘时空分异’‘因地制宜’等核心地理思维融入教学目标,形成了有意识的地理思维教学行为,这一点十分亮眼。”

同时,卢教授也给出改进建议:“教学目标需进一步凝练,要明确学生通过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建议以一个具体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建构知识。优质的情境和问题是好课的灵魂,能带动学生思考,把零散知识整合成有机整体。”

此次活动进一步凸显出“情境·问题导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核心价值——以优质情境明确探究方向、以核心问题串联知识脉络,既能推动学生主动建构完整认知体系,又能深度培育地理思维。唯有以问题为线索、以情境为载体,才能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启发思考的场域。


地理组:实习生王茜说课.jpg

实习生王茜说课


秋意渐浓,学履不停。本次“强师计划”语文、物理、地理专场活动聚力赋能,笃行致远,实现了理论引领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活动既为教师专业成长夯实了根基,也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明晰了路径。这不仅是一次精准的赋能,更是一次全面的动员,必将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