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情境·问题导学”教学范式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9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高二数学组叶新红老师在微格教室开设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公开课,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学习。
课堂以“航海遇台风是否需改航向”的实际问题切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叶老师提出:“轮船航线与台风圆形影响区的位置关系,如何用数学知识判断?”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数学模型——把航线看作直线,台风区看作圆,核心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
在“问题导学”环节,叶新红老师围绕核心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展示与小组讨论,学生们自主总结出“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的特征,进而推导得出“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比较,判定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核心方法。
叶新红老师上课中
整堂课中,叶新红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问引导、案例分析、即时反馈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生活问题到数学模型的转化,从理论推导到实例应用的延伸,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学生不仅掌握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更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效培养了逻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全体教师围绕“情境·问题导学”教学范式展开研讨,一致认为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为后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例。
数学组全体老师听课现场
此次公开课的开展,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推动了我校“情境·问题导学”教学范式的深入实践,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