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4日,我校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差异·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研讨活动在南门街校区举行。本次活动涉及导学案交流、学科模式探讨、论文评比、课堂教学、集中研讨等多方面内容。活动由副校长董爱华主持,中央教科所华国栋研究员全程参与并指导,全体课题组成员、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课改积极分子参与了本次专题研讨活动。
3月23日全天及24日上午,初一、初二年级七个学科根据学校“学研评展“的总教学模式和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分教学模式各展示了一节课,除了华教授及我校教师以外,青海国培班成员、新疆友好学校、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的专家教师等也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
初一数学组王俊的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完同底数幂的乘法基础上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掌握基本法则并不难。王老师在检查自主导学的时候直接请学生讲清法则的内容及推导、以及两条基本练习题;接着王老师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安排了学生板演和点评;然后王老师安排了6条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讨论研究、板演点评。评课老师觉得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风采。
初二语文吴敏教师开设了《孔乙己》,吴老师课堂设计巧妙,师生互动和谐,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的展示自然生动又有高度,在吴老师的指引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具有深度,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课后,华教授对吴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吴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敢于在教学设计上创新,敢于在教学手段上创新,课堂目标达成很自然,小组合作学习也呈现了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的优势,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初一英语组于海霞老师开设了7B Unit3 task 课程。于海霞老师以介绍自己的家乡作为导入并结合使用自己制作的video,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接着于老师自然过渡到文本,分析写作提纲和文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文的文章结构。于老师的教学环节有序而缜密,逻辑性强。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提纲,组 内合作写出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最后,对照评价表对完成的作文进行反馈。华教授既肯定了于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建议在导学稿设置中的目标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要细化,并希望在导学稿中更多地体现英语 学科的特色。
初一语文张琳老师的《国宝——大熊猫》运用关键词教学法,通过关键词提炼信息,了解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通过关键词赏读课文,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关键词替换法开展活动,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在探访大熊猫环节中,利用平板电脑分组研讨实现了小组”差异•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得到及时反馈,老师当堂点评,学生也相互间取长补短,采访的活动也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
初二数学叶娟老师开设《中心对称图形复习课》,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强调合作,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课堂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以典型题与知识点复习结合,形成知识裢,自然而有效;注重一题多解和数学方法的归类,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彰显数学学科的特点。整节课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热烈而默契,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几何复习课。
初二英语组殷琳老师殷琳老师开设了U3 Online Tours Reading I。对于殷老师开展的差异合作课堂,华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课堂上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主动积极,特别是导学案设置充分体现了“差异•合作”的内涵。
初二物理刘曼老师本节课以拔河比赛小游戏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兴趣,教学氛围活跃。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注重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标准理念。
每一位听课教师都从中得到了启发,并表示要更加关注“差异•合作”课题,并积极投身其中,不断改进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课题组成员与华国栋教授合影
初一数学组王俊老师开设公开课
初二语文组吴敏老师开设公开课
初一英语组于海霞老师开设公开课
初一语文张琳老师开设公开课
初二数学叶娟老师开设公开课
初二英语组殷琳老师开设公开课
初二物理刘曼老师开设公开课
华国栋教授对公开课教师一对一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