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2:00,秋雨初霁,桂子飘香,南门街的咖啡厅,香气扑鼻,在这轻松而愉快的氛围里,扬州大学吴星教授、扬州市教育局领导、扬州中学和树人学校两校领导、创新实验班任课老师、家长委员会代表汇聚一堂,召开创新班沙龙。
整个活动议程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副校长董爱华整体介绍了创新实验班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总体思路、具体措施以及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回顾。细致严谨的介绍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长期规划,有序实施,建立初高中一体化培养模式。
然后,班主任殷琳老师从带班理念、培养目标、具体措施三方面介绍了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学生培养的六大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公共道德、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学会学习、国际视野。创新实验班致力于打造学生的学科特长,挖掘创新潜质,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随后,语数外任课老师蔡红、殷琳、陈卫娟分别从学科课程的安排设置、课堂的优化、课后的拓展角度,汇报了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接着,扬州中学吴高扬、刘人杰、王祥富三位老师针对初中任课老师谈及班级管理以及课程设置提出几个建议:注意习惯的养成,保护学生的兴趣,建立扬州中学与树人学校一体的学长制,让孩子内外兼修。
创新实验班的家长代表王子为的父亲王正宏先生发言:汇报家长以及孩子压力的来源,希望学校指导家长如何定位自己以及孩子如何释放压力,如何变压力为动力,以及希冀成立家长学校,家校合力,推进创新班的工作。最后建议与扬州中学建立学长制,推动优秀学生在班级的影响力,并希望学校对创新班周末对学生的学习有所规划。
扬州大学吴星教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解读了创新班的压力,又从理性的高度提出了指导。强调2+4,不仅是时间、空间的简单分割,更应该是各学科单元结构的打通。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是课堂学习的副产品,中高考成绩的优秀是学生发展的副产品。并提出“课堂是生命场,师生课本要产生磁场共振,才能焕发生命的力量。”
扬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赵云先再次强调创新班的探索是有意义和成效的。精心浇灌,静待花开,快乐学习、健康运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希冀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不乱作为。
扬州中学校长严济良希望这样的沙龙要形成常态,定期碰头相互学习。培养出立意高远、人格健全、学识健全、自制自动的学生。基础要扎实、思维要灵动、态度要谦逊、潜能要显藏,这是创新班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扬中副校长唐炜先生再次强调创新班课程的开发既要兼顾基础,又要有拓展,既要定时定性定量,又要有独特的方法,体现出创新班的优势。
最后,树人学校校长陆建军总结发言。对于创新班的管理,既要有理想的引领、又要有现实的牵引,小目标和大目标相结合,为向扬州中学输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2+4是校区的变化,课程是连贯的一体化。在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共享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责任意识,成为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在有人文底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探索能力甚至牺牲精神,能幸福自己的同时,有能力使他人幸福。成为正真的社会栋梁。
日落西山,月上柳梢,创新班沙龙会议不知不觉结束了,与会人员热烈讨论,意犹未尽,碰撞出精神火花,指引我们更踏实更坚定的前行。相信精心浇灌,静待花开。
副校长董爱华整体介绍创新实验班办学的工作开展情况
班主任殷琳老师介绍班级管理工作
扬州中学老师为班级管理及课程设置提意见1
扬州中学老师为班级管理及课程设置提意见2
扬州中学老师为班级管理及课程设置提意见3
扬州大学吴星教授提出指导
扬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赵云发言
扬州中学校长严济良提出希望
我校校长陆建军总结发言
创新实验班交流沙龙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