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期,“双减”是教育关键词
“双减”政策下
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在努力
本期《树人风采》节目,我们邀请到
扬州树人学校九龙湖校区教务处主任徐光永、
树人学校初二15班班长刘周昀、
初一11班班长洪域嘉
给大家分享“双减”与课后服务
01
学生眼中的“双减”与课后服务
1.规范学生作息、学习时间
根据季节、交通等因素科学安排学生到校时间,上午到校时间为7:20-7:50。上课时间8:00;下午上课时间夏季为2:00、冬季为1:40。
2.规范学生在校时间
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参加课后服务的除外)。在符合总量规定的前提下,学校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及大课间活动,落实“无体育”不教育的理念。
3.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学校要加强对作业布置的指导和管理,严格控制家庭作业总量。初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初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1小时;初三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2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确保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4.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周末延时服务。平日5+2课后服务主要通过周一至周五的“社团活动、作业答疑、自主学习”实现,周末服务主要通过周六全天的“分层活动、特色课程、巩固拓展”来实现。
社团活动是落实市局每天一节社团活动课的要求,面向学生开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跆拳道、街舞、趣味体适能、小型团体操等体育素养类课程,素描、爵士舞、西方艺术三万年、尤克里里、古筝、动漫欣赏等艺术素养类课程,趣味日语、初级德语、跟着《神奇校车》学英语、英文电影赏析、英语趣配音、模拟联合国、古诗词鉴赏探究、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名著鉴赏、中文课本剧等人文素养类课程,动物与植物学、信息学奥赛C++、小小数学家、数学家的故事、STEM、有趣的思维导图等科学素养类课程,钩针、美食与烹饪、劳动技能等劳动素养类课程。
5.优化提升作业质量
作业答疑主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中午和部分自习课设置答疑时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自主学习除了学生在晚自习、白天的自习时段以自主完成与订正作业以外,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和自主查缺补漏等。在此期间,教师可引导与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五个一百工程的自主阅读、开展基于学科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共同体”开展“科研园地”探究活动等,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02
“双减”之下,学校也在发力
(一)落实“双减”举措:
课表(课程与活动)、作业(质量与布置)、批改(痕迹与反馈)
教辅(报备与使用)、考试(次数与成绩)等
(二)落实课后服务举措:
社团活动、分层辅导(含午自习)、自主学习(含晚自习与周六全天)等
(三)具体措施:
1. 课程设置再优化。
(1)坚持“五育”并举,实现课程“四增”。我校在开齐开足国家与省市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做好课程“四增”,如一增健康与安全教育,在心理健康课程进课表基础上强化心理团队辅导课程,在安全知识讲座与安全逃生演练基础上强化运动与消防安全、用眼卫生与法律意识;二增户外活动,确保学生上下午各有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三增劳动教育,在以往校内外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课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四增党史教育,将党史教育也纳入课表,通过“三讲”(初一年级党委书记及党员老师讲党课、初二年级思政老师讲读本、初三年级团委老师讲团课),让党史成为每一位在校学生的人生必修课。
(2)坚持“素养”优先,优化社团课程。秋学期的社团课程坚持“体艺领衔、语言主打、科技融合、精品传承”的理念,重新整合与优化课程设计,增加了“抢课”的吸引力,为“双减”新政下的课后服务增添新内涵。
2. 课堂革新再推进。
(1)借助课改实现“双减”。通过抓实备课、课堂、作业、考试等具体环节,坚持“零起点教学”和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随意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造成学生非正常的差异化发展;通过标注作业分级符号、实施作业分层布置、开展作业分级公示(家长群、备课组、树人印迹、校园网等)、落实作业及时批改反馈要求、尝试作业创新设计(如探究性作业、操作性作业、展示性作业)等提升作业质量,同时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实现学生合理、适度的作业负担。
(2)提炼范式落实“双减”。通过专家引领、教师科研、课堂实践等多种途径提炼符合校情的课堂教学范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推门听课、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教师落实课堂教学规范、做到“应讲尽减、应批尽批、应辅尽辅”,遏制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或鼓动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等现象,消减家长对学生学业负担与学习成效的担忧顾虑。
3. 负担管控再加强。
(1)宣传“双减”。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法广泛宣传国家“双减”与课后服务政策;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队会、载体性活动、签订教师承诺书等,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2)加强监管。加强行政巡教、巡学、巡研、巡考、巡操等。通过听课、检查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量化监督评价;通过优秀学长经验分享、班级高效学习榜样示范、学科教师学法指导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高效利用在校时间,通过加强对自习时段的管理与检查,提高学生高效自学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提升课堂与自学的效率。从每天行政随机抽查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初一学生回家无作业、初二学生回家无书面作业、初三学生回家有少量书面作业”的目标,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低效的问题,减轻了家长辅导孩子的压力与经济负担,增加了师生交流沟通和学生问问题的机会,保证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与睡眠时间。
4. 课后服务再创新。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我校不断革新服务理念,增加服务项目,不仅给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更要给家长提供托管服务,尽可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1)明确不同时段要求。为了确保学生的充足睡眠,我校调整时间实践,上午第一节课8:00开始,取消早读课,三个年级学生错时、分批到校(初三学生7:30到校、初二学生7:40到校、初一学生7:50到校),管理好提前入校学生的早读,提高学生在校时间利用率。学生中午在校用餐与休息,减少家长的接送负担,学校提供午自习管理与个别辅导服务。下午时段及晚延时(晚自习),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与学科拓展课程,为学生的发展与展示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就有温度的教育。
(2)强化师德落实“双减”。通过推门听课、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教师落实课堂教学规范、落实“应讲尽减、应批尽批、应辅尽辅”的基本要求,遏制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或动员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等现象,消减家长对学生学业负担与学习成效的担忧顾虑。
(3)关注健康确保“服务”。在研究校情、学情、师情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与内容,坚持“集约式设计、针对性举措、高效化管理”的原则落实不同年级、不同班型的课后服务内容,真正做到“学生有得、教师有息、家长有利”的全方面、立体化的课后服务新局面,确保师生负担适度、身心健康,确保我校的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有量有质。
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服务解决教育问题,服务回归教育初心。我校将现有减负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确保双减落地、服务到位,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沐浴到教育春风。
三、关于五项管理:手机、睡眠、体质、课外读物、作业
(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学校规定:
1. 禁带。所有学生原则上不得携带手机(含智能手表)进入校园。
2. 申请。因特殊原因申请携带的个别学生,可关机后暂存班主任处。
3. 丢失。学生丢失手机,由学生个人负责,学校概不负责。
4. 违规。如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含智能手表),老师可当场收缴交班主任或学工处 (拒不交手机的,可报请学工处给予处分)。
5. 免责。凡被收缴的充电器、数据线、手机,如家长在规定时间内不来校领取的,对其收藏、保管过程中出现质量损坏、甚至遗失,老师和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学校规定:
1. 课程。将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指导教师与家长管控好线下/线上课程。
2. 时间。早晨上课不早于8:00,晚自习结束不晚于20:30,初中生每天睡约9小时。
3. 目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不带书包与书面作业回家,初三带书包与少量书面作业回家,教师不得在晚上8:30后发作业等任何信息给家长。
4. 安排。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午自习与课后延时服务,指导学生高效利用每天时间,尽量在校完成书面作业。
5. 午休。午饭后有不少于30分钟的午休时间。
6. 就寝。初一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不晚于21:30,初二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不晚于22:00,初三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不晚于22:30。
7. 辅导。帮学生分析错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实施分层作业。
8. 考核。通过提醒、告诫、通报批评以及纳入教师考核等方式。
(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学校规定:
1.阳光一小时。以“专项训练小课堂,丰富多彩大课间”原则保证学生在校户外一小时的运动时间。
2.每天一打卡。坚持每周体育清单,督促学生在家完成,以评促练,每月评选运动小达人。
3.亲子一共健。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健康营养的膳食,督促或带领学生每日在家坚持体育锻炼半小时。
4. 确保不减课。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
5. 发展两特长。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6. 开展年度测。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确保测试成绩真实和准确。
7. 增强保护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2号)学校规定:
1.把握课外读物推荐原则: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
2.符合课外读物国家标准: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
3.推荐课外读物注意事项:自愿购买不强制、不推销或变相销售、不指定书商、不经手钱款。
(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4号)学校规定:
1. 确立管理原则,强化过程考核
2. 实施作业公示,开展完成调查(家长、学生问卷调查或座谈会)
3. 统一作业布置,坚持作业全批(禁学生自批、家长批)
4. 加强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基础性、针对性、发展性)
5. 严禁超标教学,创新作业类型(素养类、活动类、科研类、劳动类)
6. 落实家校联动,防范校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