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假期生活、提升语文素养,树人学校初三语文组精心策划,通过阅读经典、观察积累、创意表达三维度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实现全面成长。
本次活动以“经典照亮生活,阅读滋养心灵”为主题,通过名著精读、社会观察、创意表达三大板块,引导学生们在书斋与市井的穿梭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经典阅读:在字里行间触摸文字脉搏
暑期伊始,学校就为每位学生制定九年级必读名著详细的阅读计划,要求完成“三维度”精读:在文本细读中标注人物性格发展轨迹,在对比阅读中梳理不同版本的语言特色,在延伸阅读中撰写当代价值思考。
翻开学生的读书笔记中,既有对《水浒传》鲁智深“禅杖打开危险路”的武力值分析,也有《儒林外史》对“小人物如何在大时代自处”的哲学思考。自主选读《艾青诗选》等经典时,学生还写了“诗人小传+意象图谱”手账,通过图文结合方式深化理解,最终形成个人专属的“经典阅读成长档案”。
在语文组的指导中,学生用“考古式阅读”的方法,在经典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生活实践:于市井烟火里发现多彩人间
七月的扬州街头,处处可见“小记者”的身影。学生们组成多个观察小组,深入菜场、茶馆、社区等场所,开展“五个一”实践:记录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日常,收集一种传统手艺的传承故事,整理一条街巷的历史变迁,体验一项非遗技艺,撰写一篇观察手记。
学生们打开祖辈的抽屉和衣柜,触摸到家族的记忆;在厨房里聆听父母讲述过去的故事,体会亲情的珍贵;他们走进快递站、外卖配送点,看到了劳动者的辛勤与坚韧;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感受到了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穿梭于街巷,在旧书摊的泛黄书页中探寻岁月的痕迹,在扬州早餐摊的烟火气里品味生活的本真,在城中村巷口的斑驳墙壁上触摸历史的脉搏,在扬州匠人的专注神情中领略传统技艺的魅力。他们如同敏锐的侦探,深挖街巷里的生活密码,为城市名胜拍摄宣传片,用文字记录下城市独特魅力。
这些实践活动,都成为了学生们笔下生动的素材。
创意转化:让经典种子在新时代发芽
最令人称道的是创意表达环节。学生们将名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有的用短视频情境化朗读《雪夜上梁山》,还有的创作了《武松打虎》的校园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典新说”项目,学生们为《水浒传》人物设计微信朋友圈,林冲的“风雪山神庙”变成了短视频日志,阎婆惜的“怒撕文书”成了表情包创作素材。
这种古今对话的形式,既检验了阅读深度,又培养了创新思维。
站在新学期回望,这场持续两个月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学会用文学视角发现日常之美”。这种“输入-内化-输出”的完整链路,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滋养成长的源头活水。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