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近日,我校初二美术组陆叶老师开展了“国色之韵”校级公开课。
课堂伊始,陆老师以一段融合了故宫红墙、青花瓷蓝、黛瓦青砖元素的短视频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她抛出问题:“这些熟悉的色彩有哪些专属名字?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文化故事?”自然地引出了“国色”这一主题。
课堂中,陆老师围绕“识国色、懂国韵、绘国色”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在“识国色”环节,她通过对比展示《千里江山图》中的石青、石绿与现代 RGB 色值,并结合“胭脂”“藤黄”等传统矿物、植物颜料的制作故事,让学生明白国色并非单一色彩,而是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审美观念。
在“懂国韵”环节,她以汉服纹样的“青出于蓝”、古典建筑的“朱红映黛”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国色如何体现中式审美”。学生们从“和谐”“雅致”“寓意”等角度积极发言,进一步深化了对国色文化内涵的认知。
在“绘国色”实践环节,学生们运用水彩、彩铅等工具,尝试将“月白”“黛青”“酡红”等国色融入简单的风景或纹样创作中。陆老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色彩调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氛围既活跃又有序。
此次“国色之韵”校级公开课,不仅是我校美育教学的一次生动实践,更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推动学校美术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