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催夏日,成长正当时。
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新初二的同学们,在暑期以“五育并举”为帆,扬起自律与探索的船桨,将假期晕染成知识深耕、实践赋能、文体滋养的成长长卷,用行动书写属于青春的独特注脚。
学习规划:以“周”为锚,锚定成长航向
暑假如期而至,成长未曾停步。新初二的同学们早早开启“规划先行”模式,以“周计划”为切割尺,把语文名著阅读、英语配音练习、数学思维拓展等任务拆解到每日。清晨,诵读经典的声音穿透晨雾;午后,演算纸上的公式与思考碰撞;夜晚,用英语配音记录城市烟火……他们以自主规划对抗“放养式”散漫,让学习成为假期生活的“基础底色”,在有序推进中,把知识沉淀融入成长轨迹。
学科实践:链接课堂,解码本土文化
课本知识照进扬州烟火,学科实践激活成长密码。在这个暑假,同学们化身“非遗记录者”,走访雕版印刷、扬州剪纸传承人,用文字与镜头打捞文化记忆;他们开启“美食追根”之旅,走访东关街老字号,调研狮子头食材——猪肉的产地溯源,探寻美味的地理密码;他们探寻瘦西湖建筑里的古老智慧,参与“园林微景观创作”,用拓画技艺复刻建筑细节,让课本里的“古代建筑”,解码的文化遗产。学科的实践探索,让知识跳出课本框架,在扬州本土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嫩芽。
中期回望:以“果”为镜,照见成长锋芒
时光行至盛夏,耕耘初绽繁花。各个班级“暑期成长云展厅”里,藏着同学们的中期收获:语文阅读笔记上,名著人物剖析,字里行间尽是思考的厚度;数学“勾股定理文化手册”,将勾股定理的应用拆解成“看得见、算得清”的案例,让抽象公式成为数学故事;英语配音作品里,扬州园林、非遗传承剪纸成了“声画素材”,口语表达与文化传播悄然融合。这些“半成品”式的成果,无关完美,却清晰照见同学们“跳出舒适区”的勇气,见证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蜕变。
文体赋能:以体强心,以美润心
运动场上,青春的活力肆意挥洒。同学们用“天天跳绳”APP打卡,跳绳计数、耐力挑战每日更新,让自律成为习惯;泳池中,划水、换气、蹬腿反复练习,从生疏到熟练,浪花里悦动突破的喜悦;篮球训练时,运球、传球、投篮一气呵成,汗水里浸透着坚持;夜跑途中,脚步声与蝉鸣共鸣,朝着目标奋力冲刺。艺术创作中,“市井声画纪录片”火热开拍,早茶香气、雨打芭蕉的画面里,藏着对生活之美的细腻感知。一动一静间,体魄与心灵同频成长。
暑期过半,新初二的同学们用规划锚定方向,以实践拓展边界,借成果回望成长,凭文字滋养身心。他们把扬州的文化基因、学科的知识养分,统统揉进假期时光,在“五育并举”的指引下,朝着“更好的自己”稳步迈进。这场夏日修行,无关赶路,只为在成长的路上,把知识、实践、热爱,熬成属于青春的“成长浓汤”,待开学时,共赴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