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与模式限制,构建一个开放、多元、探究式的学习共同体,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初二年级英特联盟开展了第一期学习实践课程。本次课程巧妙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趣味实验与英语名著阅读讲座,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学习兴趣,更立体化地展现了我校“孕毓素养,臻于精致,通达未来”的鲜明办学特色。
趣味实验:点燃科学探索之火
在科学实验环节,理化生实验室化身为充满奇思妙想的“梦境加工厂”。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物理世界探秘:同学们利用简单的器材,了解物体表面张力、探索了光的折射等物理现象。一个个有趣的实验现象,让抽象的物理定律变得直观而生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
化学变化之美:熄灭的蜡烛与“变色的魔术”,同学们亲手操作了一系列趣味实验,将课本上无形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可视、可感的奇妙现象,深刻理解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生物微观之旅:在生物实验室,同学们通过教师讲解与模型观测,沉浸式地观察了血液循环的奥秘。这趟探索生命起源的旅程,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严谨的科学观察态度。
整个实验过程,同学们不仅巩固了学科知识,更在实践中体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乐趣,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名著阅读讲座:徜徉文学思想之海
实践课程的另一大亮点是题为“与经典对话”的英语名著阅读讲座。活动以“深度阅读”与“趣味应用”为主题,开设“《小妇人》名著深度解读”和“‘译’术杂谈”两场讲座,吸引了众多学子踊跃参与。
首场讲座,张辉老师带领同学们步入了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构建的文学世界。张老师不仅生动讲解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更深度剖析了马奇家四姐妹——梅格的温柔、乔的独立、贝丝的善良与艾美的追求——截然不同却同样闪耀的性格魅力。讲座不仅引导同学们如何欣赏原版名著的文字之美、结构之妙,更着重于启发他们对作品主题、人物命运和文化背景的深度思考。同学们积极互动,用英语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现场思维碰撞,气氛热烈。
紧随其后的“‘译’术杂谈”讲座则充满了欢声笑语。张瑾老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秘了中英语言转换中的“陷阱”与乐趣。活动现场,老师通过一系列经典电影台词、广告标语、网络热词和成语俗语的翻译案例,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和阵阵笑声。同学们在互动环节踊跃参与,尝试翻译诸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无烟区”等语句,在思维的碰撞中切身感受到了语言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的艺术性。这场讲座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让大家深刻理解到,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桥梁。
本次跨学科实践课程是我校英特班办学理念的一次集中体现。英特班始终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强调知识的融合与应用,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实验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兼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