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南门街初中

【主题实践】南门街校区开展主题学习实践课程

  发布日期: 2025-09-20    作者: 初一班主任 编辑:于哲衡 审核:李玉莹 邓云珠

近期,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初一年级开展了主题学习实践课程。我们的主题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校外教师带来的实践性课程,第二部分由校内教师结合实践主题开展探究性课程。

初一(1)班全体同学相聚于青芝堂中医药研究院。同学们与两位老中医探讨对中医的见解与疑惑,通过对中药材的触摸感受医药的神奇。接着,老师将医学融入学科向我们传授“典集里的中医,生活中的百草”文学知识。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品味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体会了语文学科与中医学识的温度,从欢乐中获取知识,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初一(2)班全体同学沉浸式参与“指尖上的美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伊始,面点师傅现场教学和面技巧,细致演示擀面皮的手法。同学们随后亲手实操,从揉面、擀皮到包饺子,在分工协作中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时,更真切感受到劳动成果的香甜。随后,肖翠翠老师带来“指尖上的面食”分享,围绕高粱、小米、粟米等特色农作物,详细讲解其产地特点及在面食制作中的应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面食文化与地域农业间的紧密关联,丰富了文化认知。



初一(3)班学生走进博佳科教编程中心,沉浸式体验了一场AI机器人投球训练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操控机器人灵活移动,精准投球,完成了一场精彩的对抗赛,在亲手操作中解锁了科技与体育结合的乐趣,体验了编程与AI的魅力!



初一(4)班的课堂别开生面。旌忠寺社区内,在“制作扬州主题手帐”课上,季晴老师耐心指导学生构图与配色,同学们则精心绘制瘦西湖的五亭桥、粘贴淮扬美食的贴画,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在“英语介绍扬州景点”环节,万婷婷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耐心纠正发音,并引导大家用更地道的句式描述家乡之美。最终,学生们将亲手完成的英文导游词工整地誊抄在个性手帐上。两节课紧密衔接,师生互动频繁,实现了语言实践、文化传承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学生们在创造中收获了知识与自信。



初一(5)班学生也在旌忠寺社区开展了主题实践课程,第一节扎染课,同学们在折布、染色中成就感满满,也懂了手工的珍贵。第二节课程名称是五光拾色,课上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叶绿素的提取和花青素的鉴定。看着花瓣、叶片变出色彩,同学们既懂了科学原理,也爱上自然的神奇。同学们在亲手发现自然奥秘的同时,成就感与好奇心都得到了满足。



初一(6)班今日开展主持人社会实践课。同学们热情参与,在主持实践中学习表达、展现自我,提升了语言组织与舞台表现力。活动生动有趣,收获满满,展现了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初一(7)班学生们的好奇与期待中,主题实践课程拉开了帷幕,拓印课老师将一份份材料发到孩子们的手中,还没开讲,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一样一样地研究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刻着,接着又用宣纸在刻好的板上拓印,刷水、铺纸、捶打、拍墨……很快一幅作品就出来了,孩子们的激动与开心溢于言表。



“蘸墨、铺纸、按压、揭纸……”一场别开生面的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吸引了初一(8)班的同学们。只见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印刷作品便跃然纸上,墨香四溢。“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过雕版印刷,这次亲手体验,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难掩心中的喜悦。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学校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未来还将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初一(9)班同学参与了“投石问物”课程,课程以实践为石,叩问理论真知,让抽象知识落地生根。课堂上,同学们先通过案例解析力学原理、材料特性等理论基础,再分组动手设计投石装置。从调整支架角度到测试不同“弹丸”的投掷距离,每一次试投的偏差,都成为验证理论、修正方案的契机。这门课打破了“纸上谈兵”的局限,让学生明白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针,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唯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在探索中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一(10)班的同学在龙头关社区内开启了一场关于非遗的奇妙之旅。他们在柏岐凤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烧箔画的千年历史,并亲身体验其制作过程。活动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完全沉浸在作品的制作中。此次活动不仅助力烧箔画的推广,更让同学们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初一(11)班的同学们参与了“话说中国节”主题课程。中国节是岁月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魅力。元宵节漫步街头,一盏盏花灯似灵动的诗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在课堂上,我们通过阅读元宵节英语文章,猜灯谜,感受元宵节魅力。同学们在互动课程中,铭记中华根脉,感受文化温暖,汲取前行的力量,让中华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生生不息。


11.jpg

一场别开生面的扬州剪纸非遗课程在旌忠寺小剧场成功举办,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庞建东老师亲临现场,为初一(12)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传统艺术体验。活动现场,庞老师从扬州剪纸的历史渊源讲起,介绍了剪纸最初是用于为刺绣提供花样。随后,庞老师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剪纸技艺,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惊叹。在庞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开始自己的创作之旅。大家沉浸在剪纸的乐趣中,创作出了许多充满童趣和创意的作品。接着,张老师以“数说对称美”为题,结合剪纸艺术,带领同学们遨游数学对称图形、轴对称等知识的海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中,“白露”就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初一(13)班的实践课中,老师将文化、英语与舞蹈融合,帮助我们学懂白露这一节气;又以手工方式,通过一张张卡片、一幅幅图画、一份份资料,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气。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发扬二十四节气,向全世界去宣扬我们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皇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一场桌游课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正在进行。如此轻松愉悦的环境,初一(14)班的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趣味游戏中得到提升。接下来的平面镶嵌探索之旅则带领学生从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用一种普通多边形镶嵌,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用三种正多边形镶嵌这四个方面探索了平面镶嵌的各种方式。这样的课程设计,真正实现了“在玩乐中培养灵活大脑”的教育目标。



初一(15)班的同学们参加了我校京剧研习社与地理社团联合开展的特色活动。京剧社成员着戏服演绎了多部经典戏剧的选段,地理社团则结合服饰纹样、故事背景,讲解古代地貌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同学们在唱腔与地图间穿梭,既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又深化地理认知,丰富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活动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树人学校的主题学习实践课程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同学们在课程中既动手动脑、开阔眼界,又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在主题实践课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学们表示,在树人学校的创新课程中获益良多,为自己树人人的身份而自豪!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