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桂子飘香;一轮明月,千里清辉。时值中秋佳节临近,为传承中华文脉、树立文化自信,9月29日下午,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内,一场以“同心筑梦庆华诞,非遗共赏乐中秋”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徐徐展开。校园中汉衣翩跹,雅乐悠扬,非遗技艺与千年月光在此交织,绘就一幅流动的国风画卷。
活动由学校团委副书记、大队部辅导员李文慧主持,她隆重介绍了本次活动走进南门街的非遗传承项目:扬州传统印染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刺绣,扬州剪纸,扬州通花草制作技艺,糖塑,扬州灯彩,扬州面塑传统香制作技艺,扬州文人香制作技艺,扬派制扇技艺,扬州绒线钩织技艺,汉民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仙女庙蛤蟆酥制作技艺酱菜,裔家牛肉制作技艺,维扬豆食品制作技艺,黄珏老鹅制作技艺,扬州多宝簪花制作技艺,小纪酒曲酒酿制作技艺……每一个摊位,都是一扇通往历史的窗;每一件作品,皆凝结着匠人世代相传的坚守与智慧。
活动在扬州评话《飞向光明》中拉开帷幕。扬州评话市级传承人陈祝武通过扬州评话,“一人多角”“绘声绘色”的独特表演形式,再现了革命年代的波澜壮阔。作品在演绎传统评话技艺的同时,生动传递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让同学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为追求光明所付出的牺牲与奉献。
一首扬州清曲《明月照家园》在传承人范文焘的演绎下,勾勒出“皎洁月光洒神州,万家团圆庆中秋”的节日景象,以明月为纽带,将扬州的地域特色与家国情怀相融合,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友情和爱国之情。
学生们身着典雅汉服,漫步于非遗市集之间,时而驻足聆听传承人讲述技艺背后的故事,时而亲手体验制作的乐趣。一柄绘有山水墨韵的折扇、一朵栩栩如生的绒花、一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不仅点燃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热情,更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华美学的深沉与鲜活。
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雅集不仅让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自豪。
月华如水,非遗如灯。此次中秋雅集,不仅是一次节日的欢聚,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树人学子以青春之名,接续千年文脉;以实践之笔,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