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南门街校区开展了第七周静校教研活动,树人学校新城校区与广陵校区的教师共同参与。活动分两阶段推进,旨在凝聚共识、深化教研、共促成长。整个过程内容扎实深入、形式精彩纷呈,充分彰显了各校区教师出色的专业能力与积极的精神风貌。
活动第一阶段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教务处兼教科室主任常松首先对近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各教研组与备课组在国庆假期实践作业中的创新设计与育人成效。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涵盖手抄报、视频、手工制作、科学实验、调查报告等,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通过观察、体验与研究,有效提升了综合素养,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
同时,常主任还重点回顾了多项亮点工作:初一年级的国防教育训练,展现出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跨校区教学研讨活动,彰显了我校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与风采;各班科研园地操作员的系统培训,体现了学校在推进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与研究力方面的努力;近期多项体育赛事中,学生屡获佳绩,为校争光。此外,教师素养测试的整体成绩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在此基础上,常主任再次强调了深化“利用征订教辅谋利”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要紧扣督导反馈问题,扎实推进整改。最后,他对下一阶段的教学与教研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学工处副主任李爱红结合市局会议学习内容,分享 “打造完美教室” 实施方案。她强调,完美教室打造核心在过程,学生是主体,需建成有灵魂的 “家”。命名要贴合儿童特点,融入文化期许;可通过班徽、班训、班歌等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如 “绿芽跳跳班” 传递成长活力。教室布置应联动学生与家长,活用空间打造多元功能区,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快乐成长的精神港湾与成长沃土。
随后进入学习分享环节。杨雁枫老师分享了在江苏省中小学数字素养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展示活动中的观摩体会。她重点介绍了六节英语课例中AI工具的应用,如数字人Suzy、豆包、精斗云等在写作、阅读、项目化教学等场景中的实践,展现了AI如何推动教学从“标准化”走向“精准化”,从“单向式”变为“沉浸式”,并构建“教师—智能体—学生”三元协同的教学新生态。她也提出当前面临的挑战,如工具使用不深、指令表达不清等,呼吁在数字素养提升中持续探索,以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华萍老师分享 “人工智能与英语课堂融合教学” 实践成果,为在场教师带来前沿教学思路。
随后,华萍老师分享并展示 AI 技术在英语教学各环节的应用:课文与课中引入 AI 智能体,以 “Millie 的校园一日” 为主题生成动画脚本与分镜,直观呈现日常作息;词汇教学环节创新采用 “以图释词”“文生歌曲” 模式,基于译林版初一英语教材 Unit1 词汇编写英文歌曲,助力学生记忆;还设计 “一词多义超级马里奥” 游戏,通过情景化答题强化单词辨析能力。
“差异·合作”课堂教学范式实践分享环节里,吕品申老师以《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为例,作了题为"以差异合作教学激活历史课堂"的教学范式分享。她在分享中介绍,通过将班级分为"共和国"与"帝国"两大研究团队,并在每个团队内设置"政治架构师""社会观察家""精神诠释者"等专业角色,实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特长的差异化教学。在课堂实施环节,"专家论证会"和"跨时代对话"的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探究热情。"条条大路通罗马。"吕老师用这句古老的谚语形象地阐释了她的教学理念,"教育的真谛在于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为他们开辟不同的成长路径。"她表示,这种差异合作教学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让历史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思维成长的沃土。
悦读分享环节里,纪亚彤老师分享了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玫瑰与教育》,纪老师从作者简介、内容解读、推荐理由和个人感悟四方面展开分享。她指出,该书以真实课堂案例、教育思考与生活感悟展现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既有教学实践的启发,也有职业热情的唤醒。纪老师用“细腻、坚持、热爱”概括阅读收获,强调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倡导教师以专业热忱与持续反思,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玫瑰”。
朱自清讲堂上,校办副主任韩爱祥带来了《芬兰教育参访的启示与思考》微讲座。韩爱祥老师分享芬兰随访学习心得,强调芬兰教育的 “从容” 特质。他指出,信任是教育体系基石,家校、校师、社会间的信任让教育回归纯粹;实践课程衔接知识与生活,合作学习营造共进氛围。同时,他提及芬兰教育面临的 PISA 成绩下滑等问题,认为其尊重个体、相信专业的核心哲学可借鉴,建议从信任、合作、实践入手,推动本土教育变革。
第二阶段是分文理科的大教研活动,本周是数学、物化生等学科大教研活动和文科备课小组的集备研讨活动。
数学教研组举行专题研讨会,聚焦第四届数学节方案优化与实施。会议由教研组长赵玉龙老师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与会老师就活动创意、流程细节及学生参与方式等展开了热烈讨论,集思广益。会议最终明确了数学节的初步框架与创新方向,并进行了具体任务分工,为本届数学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物化生教研组联合研讨活动中,生物教研组长张洁老师分享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实践感悟。张老师认为数字化学习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更让 “生命之美” 以可观察、可互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成为点燃学生科学探究热情的关键火种。生物组将继续探索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让生物课堂既充满 “科技温度”,又不失 “生命本真”,助力学生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最后,南门街校区校长姜亚芹为本次教研活动作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强调大家在交流研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升了专业能力,同时希望全体教师能把握此次学习契机,以更昂扬的状态深耕教学工作。
此次静校教研活动,有效实现了经验共享与智慧共生。我们坚信,全体教师将以此为契机,携手并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功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共同谱写育人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