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音乐教育核心价值,我校初二音乐组刁静静老师于10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在初二12班开展了《让旋律不一般》为课题的校级公开课。本节课深度融合了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音乐何需懂”的审美教育理念,旨在唤醒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创造力,获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课堂伊始,刁静静老师便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音乐有标准答案吗?”她以经典旋律《前奏曲》为素材,通过即时演绎,展示了同一旋律如何能传递出喜悦与忧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生动地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魅力不在于统一解读,而在于个性化的感受与创造。
在教学核心环节,课堂化身为一个开放的“旋律创想工坊”。刁老师一改传统的技法灌输,转而引导学生先感受,后创作。学生们在聆听不同音乐片段时,被鼓励大胆描述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色彩与情感。随后,节奏变化、装饰音等音乐技法,作为实现个人音乐想象的“工具箱”被自然引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乐器、肢体甚至身边的物品,为自己选定的情绪主题创编旋律,整个课堂充满了探索与协作的热烈气氛。
在作品展示环节,评价标准从“技法是否准确”转向了“表达是否生动”。学生们自信地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想用跳跃的音符表现雨滴的欢快”、“这段旋律描绘的是夜晚的宁静”。教师的点评也侧重于肯定每一份创作的独特性与真诚感。这标志着课堂成功从知识本位转向了素养本位,真正践行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安放自我”的美育目标。


在课后的研讨指出:“这堂课最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教会学生‘让旋律不一般’,更重要的是,它守护并激发了孩子们宝贵的艺术感受力。这是一次将先进美育理念落地课堂的优秀示范,为我们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