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三国际殷小琳
在中国,走失儿童的寻回率仅有1%。
每年,数以万计的儿童走失,被强抢的,被骗的,疏忽丢了的,无一不是至亲一辈子的悔恨、痛苦。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张宝艳和秦艳友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亲爱的》。
田文军和鲁晓娟的儿子田鹏在一个下午被拐,两人悲痛欲绝,从此踏上了漫漫寻亲之路。在路上,他们遭受过诈骗,抢劫,田文军不惜跳桥也要保住找儿子的路费,母亲为此与新婚丈夫离异放下一切寻找爱子;在路上,他们遇到了无数相同的父母,他们一起,组成了团队,跑遍全国;在路上,无数相同的父母为孩子的死讯恸哭,为孩子的未来忧愁..............他们,都是失去了宝贝的可怜人,或许有的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更多的或许一辈子都无法和孩子见面。
我钦佩张宝艳和秦艳友,以及那些从不放弃希望的父母,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我也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他们是那样地爱护着我们,但是有时我们会忽略父母的关心、好意。所以,于人子,对父母的耐心、理解是无比重要的,我也无比诚挚地希望大家能领会到家长的心情,并且拼尽全力地去爱他们。
因为: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初三国际蔡嘉媛
观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百感交集。我为拥有这样的同胞而感到自豪,为他们所做出的不求回报的贡献而感到感激。每一个短短10分钟的故事,可能包含了获奖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付出的努力。这些他们在幕后洒下的汗水,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都被寥寥几语概括。或许这些人,这些事儿,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悄悄溜走,但那些人,那些事儿,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因为他们的善良,淳朴,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本性早已深入骨髓,他们凭借着一己之力,撑起了一片天。在他们的臂弯下,是一片真善美的乐土,哪怕他们的肩上有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沉重负担,他们从不止步,顽强拼搏,死命硬撑。
而这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中,最令我感同身受的是“宝贝回家”网站的创始人张宝艳和秦艳友的故事,除了对被拐儿童的怜悯之外,我不禁联想到半年以后我将踏上的征程。出国留学,从来就不是一条平坦的路,除去学业和生活方面的负担,作为孩子的我其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但父母可就不同了,这对于他们,可能感觉跟孩子被拐十分雷同,只不过还有通讯工具可以交流罢了,但真正遇到问题了,他们也只能干瞪眼,干着急。还记得上次在英国夏令营的时候,我的手机在我的失手下“泡了个澡”,然后等我救出他的时候,这货就罢工了,偏偏我还没有带备用的。幸好我的小伙伴与我一路同行,我才有了“生还”的机会。第一时间给妈妈打了求救电话后,在远程遥控下,我终于买到了新的手机。可没过几天,更倒霉的事情发生了,我的钱包被偷了,还记得刚丢的那几天,首先是不方便,再来真的是能深切地感受到父母为我操碎了的心。一位随行老师成了父母和我之间的传话筒,在那几天,老师各种嘘寒问暖,并嘱托一些类似于“注意安全啊”“要用钱就跟同学借啊,回来再还”云云。还记得每一次倒时差通话,大家都得互相迁就着。但有好几次因为出现了小插曲,不得不在深夜打扰他们,我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想想真的是万分愧疚。时候不早了,能跟他们一起度过的时间也不多了。有人说培养一个孩子就像是发射卫星,花费几十年心血确保每个环节和数据的正确。终于最后一朝发射成功,考上大学,然后卫星就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只剩下不定期的发回来一些微弱的信号,不是要钱就是要钱。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上述的这种孩子,我希望能跟定期的发回强有力的信号:我这边一切安好,你们呢?
希望自己能抓住有限的时间,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
《2015感动中国颁奖礼》观后感
高一(1)UT 蒋可欣
回顾我的,中国的2015,有些许的不快,却收获更多的真情。
正值元宵佳节,那节班会课,我们安安静静的看了那段视频。每一节都不长,却个个如鲜红的烙印,留在我们脑海中。
这源于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母亲张宝艳带着4岁的孩子逛街时,意外的与儿子走散,让她心急如焚,宛如天塌下来一般,她感到无助,一边流泪一边哭喊寻找自己的孩子,这位幸运的母亲得到了上天的眷顾,重新让孩子回到她的身边。之后她无意间翻阅报纸的时候,发现许许多多的家长,都丢失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心,也随之沉重起来。
她想帮助那些不幸的父母找回孩子,她想让那些失散亲人的孩子回到家乡。她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想法。得到丈夫的认同和支持之后,夫妻俩共同创办了“宝贝回家寻子网”,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面对被拐、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子网站。
可是却面临没有经费这样的开局。这并没有难倒他们,他们明白父母们的寻子心切,花了很大代价做好了网站,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经营这个网站。
那一张张亲盆大雨下贴寻人启事的照片,一张张志愿者辛勤寻找孩子下落的照片,一张张父母与孩子团圆的照片,无不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一阵阵的酸楚涌上。难免想到自己的父母,我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年代,家里的琐碎,家里的事故都不是我来打理,无忧无虑,却不会感恩。每每妈妈让我给她倒杯水,我总会漫不经心地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爸爸想和我聊聊天谈谈心,我总会百般推脱说我忙着呢……
天下哪个父母没有心系儿女?将来,我们终究是要成为父母,去感受做父母的难处,去以父母之爱感动自己的孩子们。
父母之爱是永无止尽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2015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高一(1)UT 滕天骄
今天班会课大家一起观看了2016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唐老师带着些许神秘的表情走进班级告诉大家今天看的影片定会让大家有许多的触动。一开始我也是不以为然的,同时心里也十分的期待,究竟是什么带给磊哥这么大的触动?
我看到了什么?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我看到的不多,但这些真的足以感动我!在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经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这里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国度。许多人说中国改变了,缺少太多善良的为国为名的人们,然而他们就是鲜活的例子啊!
以为80来旬的老人,靠着磨刀每天风来雨去,挥动着已经失去活力的双臂都麻木,仅仅为了想那些困难的地区难民捐款。3万多对于许多生意人来说怕是一笔小钱了,对于这位老人可谓巨大而又最具价值的财富啊。不是吗可能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只为帮助他人,这样的人生价值多可贵?试问如今还有多少人拥有这样的精神?都是普通老百姓给社会带来的意义差距竟是这样的遥远,敬佩这位老人!
当我听见一位位年幼的孩童失踪,心头却是一阵凉意。到底是怎么了?孩子啊可谓父母的心头肉,生命最大的期盼!怎么可以拐卖呢?想想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又怎该忍心,哪怕想想你自己的父母亲吧。可是这个世界公平的是也有着一群善心人,关注着失踪的孩子们。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就是典范!哪怕有许多负面的事情压迫打击着他们,他们仍旧坚持不懈哪怕为之付出生命,仅仅因为看到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忧愁满面的脸庞,这对夫妇要给他们找回生活的动力!
如果说那些只是普通人的感人经历,那么郎平这样的人物给我的感触也是巨大的!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20世纪80年代,她是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赢得“铁榔头”绰号。上世纪末,她和队友创下五连冠的佳绩,女排精神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2002年郎平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第一人。2010年7月,郎平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郎平退役后,赴国外进修、打球,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中国女排帅印,2014年带队获得了女排世锦赛亚军。2015年8月22日-9月6日,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以10胜1负积30分的战绩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郎平执教生涯的首个世界三大赛冠军,中国女排的第八个世界冠军。这些都是影片中提到的她辉煌的事迹!然后大家应该看看她为之而付出的努力!一位女人身上动过十来次刀子,只为了其奋斗的事业,为了中国体育界的发达繁荣。用自己最负责的态度,最真诚的心奋斗到如今。我们太多人少了一句对她的谢谢,对这不败的铁榔头!
这些就是我的感触,中国不缺少感动人物,然而你也会是其中的一个!
《感动中国》观后感
高一(1)UT王子康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
——题记
今晚,我们在这美好的元宵佳节,在学校一同共赏《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看完后令我感慨万分。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他们可歌可泣的感动事迹和感人肺腑的颁奖词,令人们由衷的赞赏。
今天观看的时间太短暂,只看了其中6个人,虽然他们已接近暮年,但是他们的事迹是那么的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也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上下5000年所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令我为之赞叹不已。
阎肃:“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他是一位作曲家,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所创作的歌如《敢问路在何方》,《团结就是力量》等,被我们广为传唱,他于1953年入党,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之后他便常常跑基层,去慰问广大的战地士兵,并将那些素材创作入他的歌曲中,可以说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在他重病期间,每当反其他的老歌时,他总是闭着眼睛默默垂泪。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郎平:“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当我国的排球女将每每处于一段下滑期时,总有一个人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我们排球女将的胜利,即使落下一身伤残,她也从不说痛,只有到了休息期间才会稍做休息。因此身体是伤痕累累,已经接连做了7,8个手术的她,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曾经的“铁榔头”,却并未就此衰落,排球女将的每一轮危机,她总会义不容辞的推掉一切活动,来到训练场进行指导,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现在“超神”的排球女将。现在的她已不复当年,希望她能够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张宝艳--秦艳友:“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那一日的担惊受怕,令他们不经关心起那些走失儿童;那一日的担惊受怕,令他们产生了帮助那些走失儿童的想法;那一日的担惊受怕,让他们第一次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一次意外的走失,让他们体会到丢失孩子的着急,他们便开始关注这些信息,去关心那些丢失儿童的人。2007年他们创立了“宝贝回家寻子网”,8年来他们共帮助了1200个家庭找回孩子,圆了他们的家庭梦。看着视频中的一张张照片,家人见到自家孩子的激动万分,丢失孩子的痛苦万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祝愿那些找到孩子的家庭永远团圆,也祝愿那些还没找到的早日找到孩子。
看完这期颁奖典礼,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是那样平凡,却又那样不平凡,我们也应该去学习他们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为创建美好社会出一份力。
《2015感动中国颁奖礼》观后感
高一波士顿班周亦欣
“好人少吗?好人不少啊!”这是白岩松在开场说的一句话。在生活中,大事小事,点点滴滴,那些充满善意的好人们无处不在。
牺牲自己的生活为代价,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
第一位获得奖项的是一个磨刀老人,名叫吴锦泉,是一位87岁的高龄红十字会成员。每天的工作是磨刀,一把刀5块,老人一天最少十几块,最多不过百块。从2008年到2015年,老人为红十字会捐了3万多元,一天天省吃俭用积攒下的血汗钱是多么不容易啊。
张宝艳夫妇是“宝贝回家”的网站创立人。这个网站专门寻找丢失的孩子,张贴寻人启事。这对夫妇有过丢孩子的经历,他们非常能明白这种父母期盼孩子回家的感受。建立网站花了8万余元。在新闻中看到孩子丢失的报道,他们记下号码并联系父母加以安慰、所以每月的花费就要两千多。光靠工资根本负担不起,他们却坚持了下来。随着网站的建立,被找到的孩子越来越多,志愿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颁奖致辞中的话正凸显了他们的平凡与伟大:你们是明灯,照亮别人回家的路。
2015时隔16年中国女排重返世界杯舞台并夺得冠军。这是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郎平,从1984年开始,不断夺得世界级排球奖杯。这一次,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做过十多次手术的她身体已经不堪重负,这个决定让她也很纠结,却还是把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毅然决然选择了为梦想而战。
屠呦呦想必这名字无人不知,她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分离出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拯救了上百万人的性命。从1968年开始到1971年,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多次以身试药之后,终于成功了。“春草鹿呦呦”她的贡献给更多人带去福音。
看完颁奖典礼,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如此的平凡,却又那么伟大。他们这种为他人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探索的精神。希望人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将来,可以看到更多奉献自己的人们。
《2015感动中国》观后感
高一波士顿班丁逸铖
古往今来时代的潮流在不停地刷新改变,世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但是时代精神却不曾改变,“正能量”这个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词,但这样的正能量早已深深的在人们心中留下烙印。
时逢元宵佳节,班级组织看了《2015感动中国人物》,这个节目所传递的正能量早已深深的留在同学们的心中,温暖了初春的寒,激励着我们传承和宣扬向上向善的优良精神。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2010年8月9日,吴锦泉得知甘肃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是我们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吴锦泉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捐钱的多少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爱心的贡献,我们应该献出我们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帮助他人。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屠呦呦的团队拯救了超过600万人,我身为中国人,感到十分自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习,奋发进取,遇到困难永不退缩。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奉献自己,努力进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高二滑铁卢班许天成
2月14号,是西方的情人节,然而没有情人的我在家中欣赏到了来自全中国各地的感动。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在家中我与我的父母一同观看了这次颁奖仪式。中国十几亿人口中,每天都有感动发生,每天都有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诠释着真善美。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可能就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全中国。
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上,一共有11位怀揣着善心的伟大而平凡的英雄获奖,他们分别是: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以及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电视上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不仅仅让在场的观众忍不住落泪,更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的力量。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谱写出豪放歌曲的阎肃,也不是第一次本土诺奖获得者屠呦呦,而是一个老人,一个仅靠着磨刀为生的简单的老人。他叫吴锦泉,是一个来自江苏省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的村民,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 吴锦泉老人一生靠磨刀为生,生活俭朴,却乐善好施,常年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至今已捐款4万多元。4万,或许比不上商界商界大佬的豪掷几亿,也比不上娱乐明星的百万善款,然而这零零碎碎的4万块,却近乎是老人的大部分生计。吴锦泉爷爷说:“我是大海的一滴水,起不了波浪,要大家行动起来做点好事,我们的社会就繁荣了。”简单的比喻,透露出老人无限的愿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当菜刀不太锋利时,更多的人会选择重新买一把新的,也有人会自己买磨刀器,这使得吴爷爷的生意也非常有限。然而,在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事迹之后,人们开始不停地给吴爷爷带来更多的生意,有的人甚至都不需要他来找零。“他是个老好人,人老好的好人。”这句居民群众给予他的评价非常简单,也非常真实。
或许我觉得我和吴锦泉爷爷有些相似,我每个月仅有百块零花钱,除去餐费仅剩无几,然而我经常会在网上赞助一些公益项目。虽然每次只有几十块钱,但是每次看到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造了一栋又一栋像样的房屋,用来吃饭,用来上课,我就会感觉到满满的快乐。我相信,有着吴爷爷这样的榜样,我会一直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其中。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感动中国为吴锦泉老爷爷的颁奖词,简单而不失生动形象,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