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国际部物理学科本学期在保证学生理论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同时突出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在观察中、表达中、动手中、总结中、展示中,对科学产生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一.心中有纲,以学定教
1.对比教材和大纲
从知识的学习顺序角度,国内国外一致性很大。国内必修1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必修2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与能源;选修3-1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国外第一单元力和运动:动力学(动力学基础、两维动力学、行星和卫星动力学)第二单元能量和动量(动量和冲量、能源节约、空间中的能量和运动)第三单元电场重力场磁场(场和力、场的应用)……
从知识的呈现和深度角度,国内外有些异同。相同的是:1.都是从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建立概念和寻找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2.解题规范的示范很到位。不同的是:在表达上加方教材更与大学教材接轨,如国内的力F,加方是 ……
从例题和习题角度,国内国外一致性也很大。国内有每节课内的“讨论与交流”、每节课后的“练习与评价”、“发展空间”每章之后的“本章小结”、“习题”;加方有每节课内的“Practice problems”、有每节课后的“section review”、每章之后的“reflecting on chapter”“knowledge understanding”。
综上所述,国内的教学深度是足够的,只要能夯实知识基础,学生今后是够用的。我们为了夯实每个学生的基础,平时在“1.解题规范2.专业词汇”这两方面突破,帮助孩子们在进行积累。措施是:1.教师示范,学生记笔记,独立作业,个个过关;2.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从加方课本上选取1-2条英文题目。
2.关注学生情况和需求
为了准确掌握学情。我们除了采取以往的师生交流,作业面批,阶段测验外还采取了匿名调查问卷。
高一mcgill班调查表
高二UT班调查表
树人国际部的学生很有规划——“大型客机驾驶”;很可爱——“希望自己成功”、“物理虐我千百遍,我待物理如初恋”、“try my best”;很有主见——“来点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与国际多接轨”;很知道感恩——“想李骥老师了,想他回来。”熟悉了学情就能高效的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我们在有限的课时内,适当删减了习题训练量,保证了理论学习的逻辑性、规范性,保证了学生实践和展示的时间,以便达到激发兴趣并培养孩子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意识的目的。
二.夯实理论,重视实践
1.以实际问题引领理论学习不枯燥
比如高一:用“老师只告诉学生将移动1m,能确定老师的末位置么?”引入位移这个物理概念,最后由学生看地图展示其从家到学校的位移;用“在雨中竖直身子走路,走得快还是走得慢淋雨少?”引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处理方法与极限法的思维方法,最后由学生推理若身体可以倾斜,角度满足什么条件淋雨更少。
比如高二:用“复印机机是如何工作的?”引入静电现象,最后由学生解释静电除尘的工作原理;用“如何对比两个水容器存储水的本领?”引入电容这个物理概念和对比法、比值定义法的思维方法,最后由学生说明电容器存储电荷量为0时电容为0么,并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总之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有所用,学习就不枯燥了。
2.以实验操作培养综合能力有兴趣
我们开足教材中的所有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并根据教学内容新增了部分实验。仅分组实验即开设如下:
高一分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测定反映时间;确定薄板的重心;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组织观看太空第一课。
高二分组:研究直线、环形电流的磁场分布;在匀强磁场中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导体的电阻率;多用电表的使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同学们普遍感觉物理有趣。说明我们这学期坚持的实验、理论双管齐下,强化实验实践的教学方式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们将继续学习、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与国外接轨,关注并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高一团队协作
实验数据优秀者的自豪展示
我们的实验成功了
感谢实验室周老师这学期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