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国际部

【学生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际部顺利开展校外地理实践课活动

  发布日期: 2017-05-17   

        读书能吸取前人有益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对旅游的欣赏水平。行万里路,就是倡导亲身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也可以增强审美中的地理理解力和创造力。

        为了实现国际部学生国内与国外课程的顺利对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国际部地理课程在强化对自然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生人文地理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本学期我们在高二年级开设了《旅游地理》课程,让学生学会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和评价,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强调外在景色和内心感情的交融,领悟景物潜在的深刻内涵,情景交融,达到超越自我、领悟人生的境界。

        为此,2017年5月16日上午,树人国际部高二UT班全体同学在地理陶力越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有中国“四大名园”之称的扬州个园,近距离感受扬州的园林文化,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

        本次校外地理实践课的设计,是基于校内课堂完成旅游景观欣赏相关知识之后,让班级学生分组认领任务,查阅扬州个园相关地理、历史、文学书籍和资料,对扬州园林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后,每小组形成一份简练的导游词,走进个园面对实景向全体学生讲解,让学生对扬州园林和扬州文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也是对课内知识实践拓展。

个园门口集体照

个园历史介绍

个园历史介绍2

个园历史介绍3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

风情万种生态竹

风情万种生态竹2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竹”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西佳处、桂花小径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进入竹生态区,即有一条数十米长的小路穿越其间,竹影横斜,竹香清幽,筛光漏月。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佳处”在这里回归了字面的本来意义,显然是在提示人们:此处竹景最佳。仔细琢磨回味,你会恍然大悟,其实,真正的竹西佳处,都在这条竹林小径上呢。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前后可持续20天左右,不过盛花期也就一个星期的样子,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满园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孤品叠石四季山

孤品叠石四季山2

孤品叠石四季山3

参观“竹”主题博物馆

亭台楼阁之宜雨轩

        风漏月向西数步即可见四面空灵的“宜雨轩”,面南而筑。单檐歇山式,东西三楹,歇山有磨砖深浮雕,嵌如意卷草,线条舒卷自然流畅。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旧雨、今雨源出杜甫《秋述》一文:“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人情冷暖令诗人感慨万分。后人由此便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此联可谓“宜雨轩”的破题导读,显然,这里曾是主人接待宾客,与新朋老友欢聚的场所,不过现在也许只有这轩中的梁柱还记得当初的琴声悠悠了。

南部古建之清美堂

        清美堂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不过现在已经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还有一副悬于屏门之上,上联是:“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怀,脱俗境界。也最好的诠释了黄至筠即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