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动态
江苏省海门市2019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发布日期: 2018-10-19     

 

江苏省海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

历史试题

2018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候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          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          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

A.江南市镇己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3.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

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               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

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               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4.清人秦荣先《上海县竹枝词》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

A.推动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早能力

C.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5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6.右侧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一幅照片。该照片可表明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全国文章总量、访问量最大的历史教学网站。

A.近代文明礼仪被普遍接受           B.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

C.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           D.近代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7.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

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         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

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8.下图为上世纪50年代,我国某地群众流传的一段顺口溜。顺口溜所反映的史实


办工厂调原料调车调马带套绳办食堂调锅灶大搞水利调木料畜牧场调徒弟交通设厂调机器……

A.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D.反映了民众三大改造的积极性

91954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0.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1.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

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       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

1999

3245

562

35571

6157

18954

328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13.《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了私有财产                   B.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C.实现了社会平等                   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14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材料表明,美国

A.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B.司法权和行政权间的冲突

C.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15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               B.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16.下表是1750—188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

国家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美国

01

08

24

72

147

A.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       B.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

17.《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18.《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19.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收购代衣产品义务交售制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20.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的签署

A.制了苏联向西欧的扩张             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2122题各13分,2312分。2425题各11分。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去帮助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正像商人捐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受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些发展的结果产生了商人大阶级之内的新的绅商社会阶层。

——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尽管绅商阶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但从本质上已不同于二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下,其价值趋向是近代的。下表是苏州几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姓名

田产及收入

商业资本及收入

近代企业投资

尤先甲

祖传田产67千亩,年收租约5万元。

同仁和绸缎庄资本2万元,年销售额约6万元。

投资苏经苏纶丝、纱两厂,新老股各占20股以上,最低资本额2600

张履谦

祖传田产45千亩,年收租约3万元。

保裕典资本2万元,年营业额9万元,年收典息约15万元。

同上,但在任该两厂经理期间垫款甚多。

杭祖良

购置田产约数百亩。

杭禄富记纱缎庄,资本约2万元

苏省铁路股东,苏经、苏纶厂少量股本。

——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三  20世纪初年,当清政府亲自着手推行现代化时,主要通过重用绅商等手段,来加强官、商之间的联络。事实上,由绅商出面来调谐官商关系,尚存在有负面意义的一面,绅商在经商营工,攫取利润的同时,骨子里仍潜藏着儒家文化意识。这不能不损害他们创办企业的成就,阻碍资本主义企业精神在中国的抽萌、成长。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绅商阶层发展的因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绅商阶层的阶级属性。(5分)

3)据材料三,辩证地指出绅商阶层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1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2分)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5分)

 

24.(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在杜鲁门和他的助手看来,苏联被沙皇扩张传统所驱使,破坏了战时同盟协议,要向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动战争,破坏它们的社会稳定和固有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他们认定,反对苏联扩张的斗争关系到自由制度的生死存亡。杜鲁门政府根据主观臆造的苏联威胁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

——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在欧洲冷战的表现。(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分析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学者指责苏联挑起冷战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在欧洲扩张所采取的措施。(4分)

4)材料二、三,在冷战起源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据此展开基于历史证据的研究性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探寻到冷战起源的真相。(2分)

 

25.(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底,苏俄使者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会见了孙中山。马林介了新经济政策的情况。孙中山评价到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相对于中国国民党而言,消除了对苏俄的恐惧感,从而在寻求西方资本主义支持失败后,转而投入了苏俄的怀抱,走上了联俄的道路。

——摘编自《再论第一次国共合作——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角度》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为后人的探索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尽管它实施后也收到了相当显著的经济实绩,当时终未能在苏俄社会成规模地引入市场因素。二战后的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改革一度为高度僵化体制下的苏联注入了活力,但是这一代人对改革缺理解,并由于战略、政策乃至作风上的失当所带来的动荡,使改革不可能继续下去。

——绍雷《二十世纪的俄罗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革命形势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综合材料二、三,谈谈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给你带来的启示。(4分)

江苏省海门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D

B

D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B

D

B

C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2122题各13分,2312分。2425题各11分。

21.(13分)

1)原因:汉武帝的推行;儒生参政重视品德。(2分)

新发展: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分)

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2分)

理由: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3分)

3)侧重点:课绩侧重实绩;考察力求准确。(2分)

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分)

 

22.(13分)

1)途径:由商而绅;由绅而商。(2分)

因素: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引导;重农抑商观念的改变;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分)

2)表现: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经营传统的商业;投资创办近代工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理。(4分)

属性:早期的民族资本家。(1分)

3)影响:积极沟通官府与商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损害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进取精神。(3分)

 

23.(12分)

1)事件:国民大革命。(1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分)

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4分)成果:百团大战。(1分)

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2分)

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分)

 

24.(11分)

1)特点:对抗与缓和并存。(1分)

表现:华约的成立;柏林墙的修建。(2分)

2)变化:从同盟走向对抗。(1分)

原因:美国领导人对苏联的猜疑和误解。(1分)

3)依据:苏联在东欧领土扩张。(1分)

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推行杜鲁门主义。(3分)

4)探寻:多渠道收集可靠史料作为证据证明观点;运用史料证据论证观点史出,而有据;勇于质疑观点寻找史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得2分,答出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得分,2分)

 

25.(11分)

1)认识:新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原则一致。(1分)

影响:推动了三大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2分)

2)原因:没有形成完整和系统性的政策;对恢复商品市场关系结果的不同认识。(2分)

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和稳定政治形势的需要。(2分)

3)影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未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改变长期僵化的经济模式。(3分)

启示:经济模式的探索要形成科学理论;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结合国情和实际。(任答其中两点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