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组
2020年5月12日下午,初一语文组杨俊老师在南门街校区初一(3)班开设一节期中试卷讲评课。
紧抓学情,有的放矢。本次期中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基础扎实程度,杨老师立足于本班学情前期做了充分的数据分析,根据班级学生得分情况反馈,寻觅错误的共通点,评讲试卷时对个别学生的出错现象逐一举隅,以此引起全班同学对题目考点的重视,以及提醒学生需学会根据各题所提供的分数分析答题点。
授之以渔,教之以法。一方面,在评讲有关于“中国力量”主题的演讲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面对“演讲稿”这一常见的语言实践活动,杨老师通过演讲稿与议论文的教学相结合,从论点、论证与论据引申至演讲稿应如何做到阐述清楚“是什么”的要求,这种拓展迁移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理解,更便于知识点整体意识的构成。另一方面,在评讲王安石《钟山即事》时,杨老师总结出诗歌鉴赏的“五步法”,通过标题、作者、注释、意象、情感的“五位一体”的联动效应来鉴赏古诗,给学生的古诗鉴赏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
夯实基础,积累拓展。平时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对文言实词积累的需求,而杨老师紧抓每一次练习中的文言训练文本,针对本次考试中的清代袁枚的《卖蒜叟》,先是通过学生逐句翻译,了解学生课外文言掌握情况,再全篇串讲后,着重画出其中中考常考的文言实词,在课内基础上链接课外知识,形成了课内外文言知识的有效互动。
初一语文组全体成员以线上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形式多样。听课结束后,副校长董爱华参与初一语文组评课。在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后,董校长提出希望各位老师可以立足于试卷本身,利用好错题资源,分析各班不足共性,并对评讲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进行梳理,讲评课需有选择性、侧重性、针对性,适当的拓展拔高。通过此次校长点课,初一语文组对期中情况进行了全面评析,其下半学期教学方向更加明确。
上课
听课
线上听课
校长听课
初二语文组
2020年5月12日下午,初二语文组龙在全老师在南门街校区初二(18)班开设一节新授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5月12日下午13:40,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龙在全老师开始了今天精彩的授课。他先请两位去过丽江的学生介绍游玩丽江的见闻感受,由此导入新课。整节课龙老师带领学生先理清文章结构,一滴水经过了丽江哪些地方;然后分析一滴水在这些地方都看到哪些景色,从而归纳地方特点;最后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归纳文章的主旨,并拓展分析如何看待地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弊端。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初二语文组全体成员分成两组,一组进班听课,保持适当距离;一组在办公室利用网络听线上同步课程。课程结束后,立即进行了评课活动。
评课会议上,参会成员一致认同龙老师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新授课。课堂结构层次分明,授课内容条理清楚。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起引领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节课上无论是景色分析和归纳还是语言赏析和主旨探讨都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很成功的一节课。
上课
师生互动
听课
线上听课
研课
初三语文组
5月12日下午第一节课,初三语文备课组尤亚老师开设复习公开课。
首先尤老师给同学们梳理了八年级下册的现代文文学常识。她结合讲义梳理,并用PPT进行补充讲解。从作家作品、课文内容的梳理到文章主旨的揭示,全面到位。
接着尤老师评讲复习资料上的作业。字音字形评讲时,除了强调本字音、形上的易错处外,适当进行多音字、形近字的补充。评讲选择题时,尤老师借助PPT,具体分析每个选项的错因。评讲名著时,她联系整本名著进行细微的剖析,让学生充分理解题目。
最后,评讲了现代文阅读王安忆《你要做什么呢》,从阅读技巧、课文思路分析到美文的运用多角度评讲文章。做到一文多用,真正扩大了本篇阅读的用处。不仅作为阅读理解加以训练,而且作为一篇美文,运用到作文中去。
一节课,尤老师效率很高,从书本复习、课外基础训练到课外拓展阅读,多方面涉及。学生笔记认真,积极参与。给组内老师一个示范与参考。
上课
听课
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