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扬州市“五个一”美育浸润行动计划,5月17日,扬州树人学校组织初一英特班学生走进扬州市音乐厅,在“经典永流传——致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民族室内乐音乐会中开启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深度对话。
本场音乐会由扬州市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倾情演绎,以民族器乐为媒,串联起四大名著的经典篇章。开场曲《云宫迅音》以灵动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竹笛、琵琶与鼓点交织,勾勒出《西游记》的奇幻世界;《滚滚长江东逝水》以雄浑的合奏重现三国风云,苍凉悠远的曲调引发全场共鸣;女声独唱《葬花吟》《女儿情》声线婉转,将红楼儿女的缱绻情思与西游女儿国的浪漫柔情娓娓道来;唢呐独奏《壮别》以激昂高亢的音色,再现水浒英雄的豪迈气概;二胡独奏《英雄之情怀》则用深沉的旋律,诠释了英雄背后的家国情怀。
“当《晴雯歌》的音符响起,仿佛看到红楼梦里那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原来民族乐器能把名著故事表现得这么生动!”活动结束后,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初一英特班的同学们难掩兴奋,热烈交流着观演感受。此次美育实践不仅让大家领略到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更通过艺术形式深化了对经典文学的理解,为校园美育工作注入新活力。
各班感悟
初一5班 陈芃宇
当《云宫迅音》的旋律在音乐厅响起,我的思绪瞬间被带入了《西游记》的奇幻世界。此次参加“致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音乐会,让我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二胡的悠扬诉说着英雄的情怀,唢呐的激昂展现出好汉的豪情,女声的婉转则描绘出红楼的凄美。这场视听盛宴,不仅让我领略到传统乐器的魅力,更让我对四大名著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经典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变得如此鲜活生动。
初一6班 施泽宇
这场盛大的音乐会让我们以音乐的形式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葬花吟》宛如一幅细腻哀婉的水墨画卷,勾勒出春花凋零、红颜易老的凄凉美景,音符流淌间的,不仅是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更是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无奈叹息,那些低沉的琴音,仿佛是黛玉泪湿衣襟的低吟浅唱。三国演义的片头《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撼不已!千古沧桑,风雷激荡,英雄豪气,鼓角金戈,刀光剑影,铁甲铿锵,一时俱起!《云宫迅音》的创作大胆地将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巧妙融合,营造出原著中神仙世界的飘渺之感,虽然没有一句歌词,却通过旋律把《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的过程生动展现出来。《好汉歌》的合唱声如惊雷滚过,笙箫与锣鼓撞出梁山好汉的侠气干云。四大名著陪伴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任何一首歌曲响起,都将人们带入到名著的时空中,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信息如何更迭,经典将永远流传!致敬名著,怀念经典!
初一7班 程竺逸
当二胡与竹笛的旋律在礼堂交织,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扬州市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用跳动的音符,为我们这群初二学子打开了一扇触摸经典的窗。
《云宫迅音》的琵琶声如银珠落玉盘,孙大圣的金箍棒似乎划破了剧场的穹顶;《葬花吟》里洞箫呜咽时,我眼前浮现出黛玉荷锄葬花的背影。最震撼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响起时,整个乐团仿佛化作惊涛拍岸的长江,让我第一次真正读懂了"浪花淘尽英雄"的苍茫。原来语文课本里那些泛黄的文字,在民乐的演绎下竟能如此鲜活。
这场音乐会像一把金钥匙,让我发现四大名著不仅是需要背诵的考点,更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当最后一曲《好汉歌》的余音散去,我突然明白:经典的永恒,正在于每代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或许今天的我尚未完全读懂红楼的水月镜花、三国的权谋韬略,但民乐赋予我的这份悸动,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与书中的文字悄然共鸣。
初一8班 柏龙况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音乐厅的穹顶下缓缓消散,我的掌心仍残留着方才随节奏轻叩座椅的微热。这场四大名著音乐会,将厚重的文学经典化作了流动的月光,在每个听众心间静静流淌。方才舞台上,大提琴低沉的呜咽是林黛玉的眼泪,唢呐的高亢是水浒英雄的呐喊,木琴叮咚洒下的是花果山的晨露,定音鼓的闷响里藏着五指山的叹息。
今天我们何其有幸,在弦乐的震颤中触摸到了时光那头的温度。当二胡与交响乐共奏《好汉歌》时,我突然明白,那些泛黄书页里的历史人物从未远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琴弦的震颤里、在铜管的轰鸣中,与我们促膝长谈。散场时,微凉夏风拂过发烫的眼睑,而心底某个角落,永远留下了这场音乐会在时光长河中激起的涟漪。
初一9班 冯熙原
当“云宫迅音”的旋律响起时,仿佛瞬间置身于《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听到好汉歌,梁山好汉的豪气扑面而来;我们与八百年前的侠义江湖撞个满怀;《红楼梦》乐曲的婉转音符,勾勒出大观园的悲欢离合;而“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势,则让我感受到《三国演义》的壮阔豪情。每一首曲目都以民族乐器的独特韵味,将名著中的经典场景与情感娓娓道来,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与文学交融的魅力。
音乐厅内,同学们安静聆听、文明观演,展现了树人学子的良好素养。这场音乐会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艺术鉴赏力,更让我明白:经典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它们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美育浸润的桥梁,未来我将继续在艺术与文化的滋养中成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
初一10班 夏灏徐
星期六上午,我和同学们来到了扬州市音乐厅,欣赏了"经典永流传---致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民族室内乐音乐会。丝竹管弦间,《云宫迅音》的奇幻、《红楼梦序曲》的哀婉、《英雄之情怀》的侠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磅礴,次第绽放。扬州市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以精湛技艺,将四大名著的灵魂注入跳动的音符。二胡的呜咽道尽宝黛情殇,琵琶的铿锵演绎三国烽烟,笛声的悠远勾勒西游幻境,唢呐的激越喷薄梁山豪气。传统乐器与现代编曲的碰撞,让古典文学焕发新生。感谢音乐家们用心灵演奏,让我们在动人旋律中领略经典名著的永恒价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艺术享受,更是一次珍贵的精神洗礼。
初一11班 陈玥涵
当低沉的大提琴与雄浑的大鼓交织,奏响了《三国演义》的篇章。二胡的悲怆与古筝的磅礴相互碰撞,仿佛重现了三国时期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宏大场面。《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旋律响起,激昂的民乐合奏将历史的沧桑感与英雄的壮志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了诸葛亮空城抚琴的从容,周瑜羽扇纶巾的潇洒,以及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舞台上的纵横捭阖,让人在音乐中领略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无情。
指尖流淌的千年诗篇
初一12班 陈士喆
帷幕拉开时,琴弦上跃动着星星般的光点。二胡弓弦相触的刹那,我忽然看见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在琴箱中苏醒,琵琶轮指翻飞间,大珠小珠滚落成丝绸之路上驼铃的叮当。笛声掠过耳畔时,仿佛有杏花微雨沾湿衣襟,古筝二十一弦震颤的涟漪里,分明荡漾着《云宫迅音》的千年回响。
当所有乐音汇成黄河奔腾的轰鸣时,我的掌心沁出了汗珠。那些曾被我认为"老土"的民乐,此刻竟化作穿越时空的翅膀。演奏家们指尖跳动的不仅是音符,更是刻在竹简上的诗经,是青花瓷釉里晕染的水墨,是祖先们用宫商角徵羽写就的文明密码。
散场时,我轻轻抚摸校服上的盘扣,突然读懂了何为"血脉里的韵律"。这夜的月光里,似乎有无数透明的丝线,将少年们的心跳与古老的华夏脉搏悄悄缝合。
初一13班 高雨晨
那场四大名著音乐会像一场精心编织的梦。当第一个音符在音乐厅穹顶下震颤时,我忽然明白,那些在书页间沉睡数百年的文字,原来一直渴望着另一种生命形式。
《红楼梦》组曲中,箫声呜咽处,我分明看见黛玉扛着花锄的身影在音符间时隐时现;《水浒传》乐章里,定音鼓的每一声重击都像是梁山好汉们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最奇妙的是《西游记》主题,木管乐器俏皮的跳跃竟将孙悟空的筋斗云具象化了,而低音提琴的持续嗡鸣,不正是唐僧坐骑白龙马的蹄声?
音乐家们用古典乐曲搭建了一座通往古典文学的虹桥。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我突然意识到,经典之所以不朽,正因它们永远等待着被重新诠释。这场音乐会不是终点,而是四大名著在当代人心中又一次鲜活的转世。
初一14班 齐晨泽
5月17日上午,有幸跟随学校来到扬州市音乐厅,欣赏“经典永流传”音乐会,以音符重绎经典。《水浒》鼓点激越、侠气破空;《红楼》古筝如雨,黛玉葬花催人泪下;《西游》中西混搭民乐,云诡波诡间童心震颤;《三国》琵琶弦惊、金戈铁马,忽而又唢呐呜咽、英雄长叹。当琴鼓奏出《云宫讯音》时,好像大圣大闹天空的场景就在眼前——原来镌刻在DNA的旋律,从来不需想起,永远亦不曾忘记
初一15班 孙婧茹
5月17日,扬州音乐厅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民族音乐对话经典名著,将古典名著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
云宫迅音响起的刹那,整个音乐厅仿佛变成旋转的星河。定音鼓每敲一下,就有十万天兵从《西游记》的插页里跳出来,镲片溅起的声浪把孙悟空的紫金冠吹得猎猎作响。随着《红楼梦序曲》的乐声袅袅升起,瞬间把我们带进了曹先生笔下的太虚幻境。《好汉歌》的唢呐把旋律推向高潮,我们纷纷加入,手掌拍得通红。
每一部名著背后的故事,都被巧妙地编织进了音乐之中,感谢演奏家们,用音乐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古典文学世界。
初一16班 邢时辰
本周六,学校组织我们在扬州市音乐厅欣赏了“经典永流传——致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民族室内乐音乐会,我满心期待。
音乐会上,四大名著的经典情节被生动演绎。《滚滚长江东逝水》最震撼人心,雄浑激昂的旋律响起,瞬间将我带入三国战场。我仿佛看到英雄们驰骋沙场,他们的壮志豪情、悲欢离合,都随着滔滔江水东去。
这次音乐会,不仅让我领略到经典名著的魅力,更让我懂得要好好珍惜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