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课、议课是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扬州市直学校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领衔人常松老师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各类观课活动,并围绕活动主题对课堂表现、目标达成以及设计优化等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互学共研的方式,促进自己与同伴执教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发展。
以下是工作坊新教师5月13日观摩了两节展示课、聆听专题讲座之后的感悟。
扬州树人学校 张辰恩
5月13日下午,新教师工作坊第24次研修活动如期开展,此次活动我学习了孙玥老师的写作课和吴悦老师的项目化学习展示课,也聆听了常松教授对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讲座,收获颇丰。
首先孙老师的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主题鲜明,环节紧密且有效,学生输出很成功。通过对于文本的逐段解读,不仅教会了学生在写一篇介绍landscape时需要从哪些层面着手,还为学生提供了语言支架,如修辞例句,整合单元优秀的表达例句等。
吴悦老师的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她成功地将一篇课外科普文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和听课教师们展示了出来。她善于提出驱动型问题,为学生设置与教材有关联且有学科融合性的子任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
听完工作坊领衔人常松教授的讲座,我对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首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主要包含项目确定(确定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建构学习内容)、项目实施(提出驱动性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和项目评价(评价学习效果)三个关键环节。
确定学习主题即要找出与教材的关联性,学科之间的融合性以及生活上的实践性。明确学习目标即按照课程目标梳理大纲,并明确学科目标及挖掘学科间共通点,提炼素养目标,最终挖掘共通,锻炼素养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建构学习内容,保证在语言基础层、文化理解层、思维发展层三个层面培养学生。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张鑫
本次通过参与工作坊的研修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魅力。在孙老师执教的Integration D及吴老师Volcanoes科普整本书阅读课中,以“素养导向、问题驱动、情境真实”为指引,将英语与科学(如火山知识)等学科融合,学生围绕单元驱动问题,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种模式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不仅提升语言能力,更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如Volcanoes阅读项目,学生探究火山奥秘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语言基础、文化理解与思维发展的多层突破。
作为教师,我认识到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未来将更注重设计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英语学习,提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用英语做事情”,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育理念。
扬州市文津中学 郑欣
近日有幸聆听了一节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 D的公开课,收获颇丰。
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聚焦写作介绍中国美丽景观的文章,不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让学生从多视角介绍中国多样且多彩的景观并运用修辞手法,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壮丽景观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目标明确且富有深度。
教学环节设计十分精巧。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徐霞客旅行日记的短视频,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读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写作内容,做好铺垫。读中活动丰富,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如指出三段式结构、修辞手法运用等,还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思维能力。读后小组写作任务分工明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展示评价环节则给予学生反馈提升的机会。最后的反思作业环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文化教育巧妙融入语言学习,从黄山的冬景到武夷山的写作,加深学生对祖国景观了解与热爱。
这节课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目标设定、环节衔接以及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让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知识积累,更是文化认知与情感升华的过程。
扬州市竹西中学 刘慧玥
关于孙老师这次教学设计优点显著。教学目标设定精准合理,既涵盖了写作文体的技能培养,又注重通过对祖国美景的描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认同,兼具实用性与思想性。
教学流程设计科学有序。导入新颖,以徐霞客及其旅行日记引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切入主题。读中环节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剖析深入,通过分析黄山一文,为学生写作提供清晰范例与方法指导。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选材意图,锻炼批判性思维。
读后的小组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评价环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从结构、修辞运用到标题创意等多维度评估,全面且具针对性,能为学生提供清晰反馈。
整体来看,此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有良好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扬州市梅岭中学 周瞳
近日,我观摩了工作坊成员孙玥老师执教的译林版新教材七下U6 Integration D,课堂呈现流畅自然,结构清晰明了。
孙老师运用多种形式的问题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课文,从表及里,将课内的黄山之美延伸至课外的武夷山,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用英文表达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
考虑到Integration板块的最后一部分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输出,或许可适当减少对文本阅读分析的比重,而更加着重于作文语言表达输出的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们在课上积极活跃,从最后的学生作文输出中,可见较高的英语素养。总之,这一堂课给即将上这节课的我带来了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