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高中部

【名师工作室】聚智赋能教研新生态 共探跨学科教学新路径 ——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开展“基于地理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发布日期: 2025-09-26    作者: 编辑:杨丽 审核:刘瑛琪

9月25日,由扬州市高中地理程志华名师工作室主办,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承办的“基于地理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顺利开展,该活动是一场集教学展示、专家点评与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活动聚焦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不同学科的师范生团队联袂授课;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卢晓旭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礼久教授、陆丽云教授、龚倩教授,地理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以及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全体地理、生物教师全程参加线下活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新疆新源县第二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科联盟校的地理同仁同步参与线上直播活动,共探跨学科教学新路径。本次活动线上观看人数达1200余人。活动由名师工作室主管陶力越老师主持。


陶力越副主任主持.jpg

陶力越副主任主持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集中线上观看.jpg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集中线上观看

新源二中集中线上观看.jpg

新源二中集中线上观看

树人学校线下听课现场.jpg

树人学校线下听课现场


一、多学科协同授课:以地理为主干,解锁地球演化奥秘

本次展示课由四位师范生协作,以地理学科为核心、多学科为支撑的跨学科逻辑展开。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的王茜老师率先以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随即抛出核心问题——“为什么要持续研究青藏高原的历史”,引导学生从“探究地球演化意义”的视角切入课程。


地理王茜上课.jpg

地理王茜上课


课堂推进中,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张书芹带领学生观察三叶虫化石实物,从生物学视角解读化石中蕴含的古环境信息;王茜老师则结合地层知识,剖析地层形成过程与古环境的关联,共同提炼出化石+地层作为研究地球历史工具的核心价值,自然引出地质年代表教学内容。随后,王茜老师邀请学生结合deepseek工具构建的无机环境、海陆变迁、生物演化三维描述框架,自主展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状况,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


生物学张书芹上课.jpg

生物学张书芹上课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师范专业本科生许宸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科王茜老师、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师范专业本科生李文静则分别从学科视角深化探究:许宸睿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图,通过地球为何初始是火球”“地球上的水从何而来”“休伦大冰期成因等问题,为地理与生物探究奠定物理基础;王茜老师结合2.5亿年来海陆格局变化图,拆解海陆变迁过程并关联地球内部运动原理;李文静聚焦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藻类进化为裸蕨”“哺乳动物取代爬行动物等关键事件,总结生物演化规律。


物理许宸睿上课.jpg

物理许宸睿上课

生物学张文静上课.jpg

生物学李文静上课


课程尾声,王茜老师以无机环境变化、海陆变迁、生物演化是否相互独立这一问题收束,引导学生理解地理要素的关联性与地球演化的整体性、时序性,将教学升华为地理学综合思维的培养;同时介绍科学家基于演化规律对当前地理问题的解读,启发学生畅想地球未来。课后,她布置绘制地球演化时间钟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人类史与地球史的时间尺度,深化人地关系思考。


学生课堂.jpg

学生课堂


二、专家评课把脉:肯定实践价值,指明优化方向

授课结束后,集体评课环节聚焦跨学科教学的逻辑与实效展开深度研讨。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教科室副主任陶力越首先对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师生表示感谢,强调活动对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推动意义。

评课环节,南京师范大学龚倩教授高度肯定本次课的创新价值,认为其打破单一学科壁垒,以多学科视角为地理主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为师范生提供了优质实践平台。同时她建议以驱动型问题为核心串联课堂,让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更精准地服务于地理问题的解决,强化课堂整体性。


龚倩副教授评课.jpg

龚倩教授评课


南京师范大学陆丽云教授同样认可课例的示范意义,认为其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地球演化。她提出,跨学科学习应区别于常规课堂,建议采用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家思维;针对本节课,她特别建议以时间轴为核心线索,让各学科探究更聚焦于不同时期地球的整体图景


陆丽云副教授评课.jpg

陆丽云教授评课


南京师范大学金礼久教授则从师范生培养角度补充,认为本次实践有效锻炼了师范生的跨学科协作能力与课堂驾驭能力,为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


金礼久教授评课.jpg

金礼久教授评课


三、专家讲座赋能:解读跨学科内涵,指引活动设计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卢晓旭教授以地理科学标准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解读及活动设计为主题开展讲座,为参会者深化跨学科教学认知提供理论支撑。

卢教授明确,地理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以地理为主干,其他学科为解决地理问题提供支撑,区别于传统综合课程;结合2022年义务教育地理课标中10%课时用于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指出高中阶段提前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未来高中课标修订或进一步强化此类要求。在活动设计层面,强调跨学科主题需贴近学生生活、聚焦真实问题、符合年龄特点,例如可围绕碳中和家乡地质变迁等主题设计探究项目;同时需注重学生主体性,鼓励从学生问题中提炼教学主题,并以物化成果(如研究报告、模型)检验学习效果,兼顾知识掌握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卢晓旭教授专题讲座.jpg

卢晓旭教授专题讲座


四、总结展望:以唤醒促创新,探索跨学科教学新未来

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程志华副校长为活动做总结。他以唤醒激活为关键词,指出本次活动不仅唤醒了师生对跨学科教学的认知,更激活了高校与中学、不同学科间的协同潜力。他强调,2017版课标与新高考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学校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进跨学科教学实践,深化高校与中学的协同育人,为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程志华副校长总结讲话.jpg

程志华副校长总结讲话


此次活动不仅为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更推动了校际交流、学科协同与理论落地的深度融合。未来,扬州市树人高级中学将继续以跨学科为纽带,探索更多优质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在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中,成长为具备全局视野的时代新人。


 师生合影.jpg

师生合影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