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扬州初中教育的排头兵,扬州树人学校初中部是怎样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大胆探索“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的呢?请跟笔者一探究竟吧!
9月4日,为了切实推进“双减”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丰富周六课后服务供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扬州树人学校为全体初一新生准备了重公平、高质量、序列化、校本化的课后育人活动。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采用在线云课堂模式,同学们居家学习并全程参与了刚落地的课后服务线上活动。
周六课后服务安排校本特色的各学科课程答疑巩固,但不产生额外的课业负担;安排小学升初中衔接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在尽快平稳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对今后线下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为学有余力的孩子设置数学思维拓展、英语兴趣阅读等活动;安排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强身健体,抗击疫情。本周衔接教育特色课程重点为开班会、习规矩、学党史。
一节校本化的主题班会——
上午11点由我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李文慧老师主持召开的主题班会意在引领初一新生走近、认识、了解我们的学校,明白做怎样的树人人。
在这堂课上,首先要让新生了解,我校成立于1999年6月,经过二十二年健康发展,已形成“一校三区四部”格局,成为扬州著名学校。我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树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持“养正毓德、尚能维公”的校训,牢固树立“人文与科学相融、全面与特色并重”的育人理念,逐步形成了“立德树人、自强不息”的校风,“教书育人、精益求精”的教风和“乐学成人、格物致知”的学风,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扬州情怀、树人特质”的优秀国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名校,扬州树人学校已经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从树人堂出发”的仪式教育模式、“菁英学园”德育品牌。其中,由“六院一堂”即少科院、文学院、艺术院、棋院、体院、行者学院、朱自清讲堂凝炼而成的“菁英学园”,荣获江苏省品质工程一等奖。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实践,以此养正毓德,追求博雅、卓越和完美,使自己成为至善、至雅、至慧之未来公民。
正是树人为每个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才有了一批又一批让我们为之喝彩为之自豪的优秀树人人。在新学期,希望同学们在树人的打磨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现代公民。
其次,李老师送给迎接新挑战的同学四个锦囊妙计:理想、自律、方法、家国情怀。
李老师建议同学树立“理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 的观点,树立理想,勤奋学习,增长本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把人生追求和祖国发展相结合,让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
最后,学长以自己在树人三年学习、生活中参与活动、锻炼身体、积极备考为例,诠释了自己如何把爱国情怀和个人奋斗相结合的家国情怀。他说,三年中,每一个树人学子都将爱国情怀融入自我成长,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样大家才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一场习规矩明事理的讲座——
下午3点50分,初一年级部主任张蕊老师,举办《初一学生习惯养成规范》讲座。
她为同学们阐释了什么是规矩,引领大家思考,初一学生要习得怎样的规矩,有助于成才成长。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她希望同学们汲取古人智慧。
要想成为一个文明、优雅、 自信、阳光 、踏实、勤奋、向善、守纪的优秀树人学子,应该恪守哪些规矩呢?
她带领同学们学习《中学生守则》和初一级年级部的具体规定。
1.校服全套、红领巾穿戴整齐。
2.尊敬师长,懂得沟通,遇事冷静。
3.校内外大型集会,尤其公共场所安静有序。
4.不串年级、不串楼层,课间不追不喊,提前入座准备上课。
5.不攀比鞋子和文具用品,零食不进校园,不喝碳酸饮料。
6.不在公众平台发布对他人的不正当言论。
7.正当交友,不做与自己年龄不符的事。校园内严禁一切电子产品。
8.环境靠大家,养成不抛不丢的好习惯,养成“弯腰捡起”的习惯。
9.在校外不吃垃圾食品,不乱抛、不乱扔,注意文明举止。
张主任鼓励同学们做有影响力的树人人,运用自己在树人学到的知识,严格自律,掌握方法,承担起社会责任,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一节意义非凡的党史课——
下午最后一课,由历史老师李冬冬带领同学们学习党史,他以“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话题,带领大家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回望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地下党到执政党,据考证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党员总数才50多人,至今天9514.8万人,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李老师提醒同学们思索,意在让同学们明白我们享有的幸福来自于无数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斗,舍我其谁的担当;启发同学们思考:我们如何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复兴中华的使命与责任。
回望自1840年以来,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直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磅礴驶向历史舞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组织工会、农会等进行反对压迫和剥削斗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团结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领导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为国家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安康的初心和使命,所以,我们才有了幸福的生活。
在网络的接收端,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看录播党史课,借助详实的资料、清晰的脉络、经典的史实、精彩的视频怀念前贤,思考未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服务社会,提高质量,教师们认真听课,发现疑难问题,便于集中答疑;集体研磨、备课交流、精心录制周六校本课程。而背后的背后,更有唐炜校长带领董爱华、殷翠云、童敏娟、姜亚芹几位副校长集体研讨、仔细谋划,几番推敲,几轮开会,商议课程设置、服务方式。
“要下大力气做强做优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回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扬州树人学校还将继续统筹课内课外两个时段以及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统筹校本资源拓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育人活动,也要切实做好课业答疑、辅导、巩固和提高服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回归校园。
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探索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好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活动的协同,考虑切实增强学校课后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
树人校本化的初一周六课后服务已经落地了,它像个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它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呵护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