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南门街初中

【教学教研】扬州市直学校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观课感悟(22)

  发布日期: 2025-08-28    作者: 统稿:常松 编辑:于哲衡 审核:常松 邓云珠

学会观课、议课是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扬州市直学校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领衔人常松老师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各类观课活动,并围绕活动主题对课堂表现、目标达成以及设计优化等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互学共研的方式,促进自己与同伴执教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发展。

以下是工作坊新教师8月27-28日参加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培训会”,观摩了4节示范课,聆听了4位教研员的点评与课改经验分享,以及2场专题讲座之后的感悟。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杨佩


8月28日上午,我观摩了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1 Integration板块的教学。此次培训围绕“落实新课标·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展开,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为我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培训中的两节示范课让我直观感受到素养导向课堂的魅力。第一节八上 Unit 1 Integration A-C课,以“友谊”为主题,融合听、说、读、看及小组活动,覆盖交友、相处、择友等维度,贴合单元整合目标。角色扮演、友谊困扰解决等设计,将语言学习与生活情境结合,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为我设计单元初始教学提供了参考。第二节写作课遵循“写前-写中-写后”流程,从文本剖析到写作技巧提炼,搭建扎实写作支架,同伴互评落实“以评促写”,尤其是最后制作友谊书签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无比贴合大单元主题。

紧接着是两位资深教研员的分享。常州市英语教研员刘芸老师的分享解答了我教学中的困惑。她指出当前教学存在单元整体意识缺失、教学目标无系统思考等问题,与我日常教学难点高度契合。其介绍的项目研究历程、实践探索路径(构建共研团队、优化活动设计等)及“依标共研,好课多磨”模式,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方案,分享的教学案例更让我明确了教学改进方向。苏州市英语教研员许淼淼老师对新课标“三大转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单课时”到“单元统筹”、从“知识传授”到“核心素养培育”)的解读,让我把握了教学改革核心。以“友谊”单元为例的教材板块解析(教材、学情、目标分析及主题意义路径)细致具体,而增加输出机会、重视过渡写作等教学优化建议,也让我发现自身教学不足。

魏惠老师的总结聚焦单元语篇研读与课堂提问,干货满满。她强调多模态文本阅读需通过慢读、深读实现“知识-能力-素养”进阶,明确Reading 1课型的知识输入功能,帮我清晰课型定位。同时,她指出当前课堂提问存在“是何”类占比高、“若何”“为何”类不足的问题,提醒我设计提问时要考量对单元主题探究及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

此次培训的启发将持续推动我的教学实践。作为市直初中英语教师,我会积极践行新课标,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把培训所学转化为教学实效,助力学生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扬州市竹西中学  张雯清


8月28日上午,我在市直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的组织下线上观摩了译林版《英语》八年级新教材培训,观摩示范课及其点评,收获颇丰,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层理解。

培训开始,芦雨青和迪佳懿两位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八上Unit 1 Integration示范课。

第一节芦雨青老师的示范课围绕 “友谊” 主题,通过多样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借 “listen and tick” 等听力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相处及择友相关表达,渗透听力技巧;再以角色扮演、讨论(如 “lots of friends vs a few close friends” 观点交流 )、深度阅读、视频观看等形式,让学生探究友谊内涵;最后经小组合作、总结及作业布置(围绕交友、维系友谊等),串联 “交友、维友、择友、成挚友” 逻辑,促进语言运用与对友谊的理解 。

第二节示范课聚焦写作教学,按 “写前-写中-写后” 流程推进:写前,借听力及文本分析,拆解写作结构,梳理各段落内容,如初次见面、外貌品质等 ,同时讲解时态、连接词、最高级等写作技巧;写中,让学生围绕 “最佳朋友” 进行写作实践;写后,开展同伴互评、佳作分享与多维度评价,助力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实现知识迁移 。

这两节课的育人理念紧扣课标,评价活动贯穿教学全程。以表现性评价为核心,借课堂观察、提问、对话等互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这启示我们,英语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语言输出质量、思维与情感。构建 “教-学-评” 闭环,把育人融入日常,能引导学生全面成长,让课堂不止教语言,更育素养。

示范课中,活动设计打破技能割裂,构建 “听说读” 融合体系,还创造性重组教材板块。这启示我们要整合资源让教材成学材,设计听后讨论、读后评价等多元活动。学生在语言实践里,知识内化、能力迁移,学英语和生活结合,既掌握技能,又学会实用社交,让课堂有实效、有温度。作业分层,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而后,两位教研员的经验介绍和课例点评更是让我懂得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推动单元整体教学,从 “教教材” 到 “用教材教” ,从单课时到单元统筹,从传知识到育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得以单元为整体规划,逆向设计活动,落实教-学-评一致。这让我明白,要转变思路,让理念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从零散走向系统。

这次培训,让我对英语教学有了系统、前沿认知。后续教学,我会用这些理念优化设计,关注学生综合素养,让英语课堂活力与实效兼具,借理念更新,为教学注入新动力,带着思考与热忱,在英语教学路上继续深耕 。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张鑫


8月28日上午,我线上观摩了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会,从示范课的鲜活实践到专家的深度剖析,这场培训如同一把钥匙,解锁了英语教学的新维度,让我在 单元整体设计、课堂育人实践、数智融合创新 三个层面收获颇丰。

一、示范课:让“友谊”课堂照进真实成长

芦雨青、狄佳懿两位老师的示范课,以 “友谊” 为锚点,构建了充满思辨与互动的课堂生态:

听说课(Integration 1):从“如何交友”的听力任务,到“维系友谊”的填空练习,再到“选择挚友”的观点辩论,芦老师用 “阶梯式任务链” 推动学生语言运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友谊困境卡”小组活动:学生抽取“朋友吵架”“被孤立”等情境,以“真朋友”身份出谋划策,既练了语言,又渗透了“共情力”与“问题解决”的思维培养。评价环节的 “三维评价表”(语言、思维、合作),更让学习成果可视化。

写作课(Integration 2):狄老师拆解“描写挚友”的写作密码:从“相遇场景”的时空线索,到“外貌与品质”的细节刻画(如用“thoughtful”结合事例阐释),再到“情感升华”的最高级运用(如“most understanding”)。教学中,“段落解构—技巧提炼—自主创作—同伴互评” 的闭环设计,让写作从“畏难”变成“有章可循”,真正实现“教方法、练思维、育情怀”的统一。

二、单元整体教学:从“零散课时”到“育人系统”

常州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刘芸老师的分享,戳中了教学痛点——“课时碎片化,单元无灵魂”。她提出的 “素养导向单元整体教学” 逻辑,让我醍醐灌顶:

问题导向:教师对课标、教材理解不深,导致“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脱节”;受考试影响,教学重“知识技能”、轻“思维素养”……这些现状折射出传统教学的短视。

实践路径:刘老师团队以“友谊”单元为例,构建 “主题—子主题—课时” 的层级体系:从“交友(听说)”到“识友(阅读)”,再到“维友(写作)”,每个课时都服务于“理解友谊真谛”的单元育人目标。这种 “逆向设计”(先定育人目标,再倒推教学活动),让单元不再是“课时拼凑”,而是“素养生长的有机体”。

三、数智融合:给教学装上“智能引擎”

苏州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许淼淼老师的 “数智融合” 理念,打开了教学创新的新视野:

技术赋能教学:“省级智能体 + 市级资源平台”,可实现 课堂数据分析(如学生错误类型、学习偏好)、优质课例共享、AI辅助备课 等功能。比如,通过数据追踪,教师能精准定位学生“听力抓不住关键信息”“写作结构松散”等问题,实现分层教学。

人机协同育人:技术不是替代教师,而是 延伸教学能力——AI生成个性化练习、虚拟情境模拟友谊冲突、智能评价快速反馈……数智融合让教学更高效、更精准,也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可能。

四、成长启示:从“学”到“行”的跨越

江苏省教科院英语教研员魏惠主任的总结,为培训画上点睛之笔:英语教学要“扎根课堂,仰望星空”——既要深耕实践,又要紧跟课标、拥抱技术。此次培训,让我明确了三大行动方向:

1. 单元设计:从“教课文”到“建系统”:以单元为单位,挖掘“友谊”“人际沟通”的育人价值,整合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让每节课都成为单元素养的“拼图块”。

2. 课堂实践:从“教得好”到“学得好”:设计更多 “真实情境任务”(如友谊访谈、困境解决),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中提升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3. 技术融合:从“怕尝试”到“敢创新”:主动探索智能平台的应用,用数据优化教学,让技术成为教学创新的“助推器”,而非负担。

这场培训是一次理念的更新,更是一次实践的指引。未来,我将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纲,以“学生成长”为核,以“数智融合”为翼,在英语教学的路上深耕细作,让“友谊”的课堂,真正滋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与生命成长。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马欣


8月28日上午,我观摩狄佳懿老师的八上Unit1示范课,深有感触。

本节课以“Integration”为核心,巧妙整合听说读写,将语言知识融入真实情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狄老师教态亲切,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评课环节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本节课示范性强,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思路:需更注重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体验与运用,真正实现学用结合。


扬州市翠岗中学  杨欣怡


8月28日上午,示范课上,情境与主题深度融合,从 “making new friends” 到 “keeping good friends” 、“choosing friends” ,再到 “becoming true friends”,教材板块顺序的调整,贴合学生认知,为思维提升搭建梯度,是 “教材适切性” 的生动诠释,让知识自然流淌。

教学过程中,语言实践层次清晰。新增的 role-play等活动,以及 “true friends should/shouldn't do” 视频等多模态语篇,丰富了学习体验,既巩固知识,又拓宽语言输入。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充分表达机会,语言支架的提供,让学生有底气交流;“听” 任务设置两遍且有差异,兼顾不同层次,尽显教学温度。

整节课以教材为基,借多样活动培养语言技能,在思维爬坡中提升品质,诠释素养导向教学。这节课生动体现了教学需深研教材、巧设情境,以生为本,让课堂成为语言生长、思维进阶的场域。如此,英语教学方能真正滋养学生核心素养。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崔明诚


8 月 28 日上午,我有幸于线上观摩了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从精彩的示范课,到深度的区域分享,这场培训如一场及时雨,润泽我英语教学的思索与实践,在课堂教学、区域经验汲取、教学规划等维度,带来诸多启发 。

一、示范课:灵动课堂,启思践行

(一)芦雨青老师的课堂:任务链上的语言生长

芦雨青老师执教了八年级上册 Unit 1 Integration A-C示范课。课堂以 “阶梯式任务链” 为脉络,从 “如何交友” 听力任务开启,到 “维系友谊” 填空练习,再聚焦 “选择挚友” 观点辩论,层层递进,推动学生语言运用。

“友谊困境卡” 小组活动尤为出彩,“朋友吵架”“被孤立” 等真实情境,让学生以 “真朋友” 身份出谋划策。这不仅是语言操练,更是 “共情力” 与 “问题解决” 思维的培育场。评价环节的 “三维评价表”(语言、思维、合作),让学习成果可视化,精准指引学生进步方向,让我看到任务驱动与多元评价融合的力量 。

(二)狄佳懿老师的课堂:写作密码的巧妙拆解

狄佳懿老师的 Unit 1 Integration D 写作课,拆解 “描写挚友” 密码。从 “相遇场景” 时空线索,到 “外貌与品质” 细节刻画(借 “thoughtful” 结合事例阐释 ),再到 “情感升华” 最高级运用,层层剥茧。

“段落解构 — 技巧提炼 — 自主创作 — 同伴互评” 闭环设计,把写作从 “畏途” 变为 “通途”,实现 “教方法、练思维、育情怀” 统一。这让我领悟到,写作教学需拆解步骤、搭建支架,让学生有章可循,方能激发创作力 。

二、区域分享:经验互鉴,拨云见日

(一)刘芸、许淼淼老师:区域经验的深度赋能

常州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刘芸老师与苏州市教科院许淼淼老师的区域分享,直击教学痛点。刘芸老师点明 “课时碎片化,单元无灵魂” 问题,提出 “素养导向单元整体教学”,以 “友谊” 单元构建 “主题—子主题—课时” 层级体系,“逆向设计”(先定育人目标,再推教学活动 )让单元成为 “素养生长有机体”,启示我教学需立足单元整体,挖掘育人价值,整合目标。

苏州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许淼淼老师的 “数智融合” 理念,打开新视野。“省级智能体+市级资源平台”,实现课堂数据分析、优质课例共享、AI 辅助备课等。数据追踪精准定位学生问题,助力分层教学;人机协同延伸教师能力,让教学更高效精准,让我深知技术赋能教学的潜力,应主动拥抱,为教学增效 。

(二)魏惠老师:总结指引,锚定方向

江苏省教科院英语教研员魏惠老师的培训总结,为教学锚定方向。“扎根课堂,仰望星空”,提醒我既要深耕实践,又要紧跟课标、拥抱技术。明确的三大行动方向 —— 单元设计从 “教课文” 到 “建系统”、课堂实践从 “教得好” 到 “学得好”、技术融合从 “怕尝试” 到 “敢创新”,是未来教学奋进的清晰路径 。

三、成长感悟:深耕教学,行稳致远

此次培训,是理念更新与实践指引。示范课让我学课堂设计精髓,区域分享让我汲经验、明方向。未来,我将以 “单元整体” 为纲,串联教学;以 “学生成长” 为核,设计真实情境任务;以 “数智融合” 为翼,借技术优化教学。在英语教学路上深耕细作,让课堂滋养学生语言素养与生命成长,让培训所学,真正落地生根,绽放教学之花。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