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第二节,我校初二1班教室气氛热烈,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公开课正在这里进行。蔡红老师以经典新闻特写《“飞天”凌空》为范本,带领学生沉浸于文字构建的精彩瞬间,深入探讨了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区别。
课堂伊始,蔡老师并未急于切入文本,而是率先播放了一段中国跳水运动员全红婵的奥运会夺冠视频。慢镜头回放中,运动员优雅的身姿和“零水花”入水的绝技瞬间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蔡老师顺势引出课题:“同学们,如何用文字将这转瞬即逝的完美定格为永恒?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答案。”
教学中,蔡老师巧妙地将课堂主体设计为一场“文字导演”的探索之旅。她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将课文段落分解为“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及“观众反应”等数个镜头,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轻舒双臂”、“轻轻一蹬”、“犹如碧波中绽放的莲花”等生动比喻和精准动词来“拍摄”每一个画面的。学生们踊跃发言,指出文中“旋风”、“流星”等比喻的精妙之处,深刻体会到新闻特写“放大细节、再现情景”的独特魅力。
最后让孩子们写一篇这堂公开课的消息或者新闻特写,学以致用,真是巧妙至极。针对教学难点,学生们在思辨中达成共识:新闻特写是在绝对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文学手法增强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二者相辅相成。
课后研讨中,老师们评价道:“蔡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过程设计精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引领深度文本解读,成功地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为我们呈现了一节高效而富有美感的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