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初三年级在完成《水的净化》和《实验室制取氧气》课程后,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假期实践作业——利用身边材料,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和制氧机。近日,同学们提交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一件件精巧的装置,展现了他们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强大能力。
课堂知识在指尖“活”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项实践作业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过滤、吸附、分解等原理,从书本和实验室搬到自己的操作台上。通过亲手设计、寻找材料、组装调试,同学们完成了知识的深度融合与能力转化。
变废为宝,巧制“清泉”
同学们制作的净水装置虽形态各异,但原理相通。大家利用饮料瓶、塑料管等作为主体,依次填充鹅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滤材,构建起一道道净化防线。


















巧取“生命之气”,探索科学奥秘
制氧机项目则更具挑战性。同学们以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自主设计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检验装置。从确定反应瓶与集气瓶的连接方式,到确保装置的气密性,每一步都考验着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实践育人,特色作业赋能成长
这些凝结着智慧与动手能力的作品,是我校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构建高效课堂的生动缩影。它将作业从“笔头”转向“指尖”,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多件优秀的净水装置与制氧机作品集体陈列在实验室展台上琳琅满目,设计各异,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活动的广泛参与度和丰硕成果。
当知识走出课本,便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实践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