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南门街初中

【教学教研】扬州市直学校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研修感悟(23)

  发布日期: 2025-10-15    作者: 常松 编辑:于哲衡 审核:常松 邓云珠

研修活动是新教师成长的“助推器”,通过课堂观摩、观课议课、专题讲座、教科研实践等更新教育理念,补齐专业短板,促进新教师之间互学共进,为新教师成长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持续动力。扬州市直学校初中英语新教师工作坊领衔人常松老师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各类观课活动,并围绕活动主题对课堂表现、目标达成以及设计优化等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互学共研的方式,促进自己与同伴执教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发展。

以下是工作坊新教师10月14日参加工作坊第29次集中研修活动后的研修感悟。

 

语法教学的新认识与新征程

第一学习小组 扬州市文津中学 田慕雨 

听了余慧老师的分享,我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也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方式做了一些反思。简单说说我的几点收获:

一、课前准备:从学生出发,吃透教材和理论

以前备课,我常常直接翻开教材找知识点,容易忽略背后的教学理念。这次学习让我明白,要把语法教学理论和教材真正结合起来,再回到教材去设计教学。比如教语法不能只讲结构,还要讲清楚“形式—意义—使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语法是怎么用的,而不只是怎么背。

另外,“看见学生”这一点让我触动很深。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方式都不一样,语法教学也不能“一刀切”。我们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点,设计真正适合他们的内容。“反观自己”也提醒我要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总用老套路,要敢于尝试新的思路。

二、课中实施:三个维度,让语法“活”起来

课堂实施这块,我特别认同余老师提出的三个策略。

第一是“聚焦形式,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提炼语法规则”。语法不一定要死记硬背,放在真实语境里学效果更好。

第二是“凸显意义,在多样活动中实现语法内化”。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法的意义。

第三是“关注语用,在话题建构中得体运用语法”。语法最终是要用在真实交流中的。

三、课后反思:把握平衡,持续改进教学

关于“精确和流畅”“形式和意义”的讨论,也让我想了很多。语法教学既要讲清楚规则,又不能因为太强调准确而限制了学生表达的意愿;语法形式是基础,但意义才是沟通的核心。今后教学中,我需要不断调整,争取在这些方面找到平衡,让学生的语法能力既扎实又灵活。

总的来说,这次教研活动让我对语法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我打算把这些方法慢慢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让语法课变得更生动、更有效,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学习小组 扬州市梅岭中学 汤玮琛

10月14日下午,我参加了工作坊第29次集中研修活动,感触很深。

首先,小组成员观摩了许文静老师的带来的八上Unit 3 Reading 1公开课,许老师巧妙运用鱼骨图系统,深入探讨了文中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何以及如何成为终生学习者的过程。在教学中,许老师设计多层次的阅读逐步推进,不断梳理富兰克林的人物品质,探究他身上的精神,有效地触动学生,使得课文的情感升华更为自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如何培养自身终身学习精神”,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实现迁移创新。

在授课的最后,许老师还利用了当下热门的AI工具,让富兰克林开口说话,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话题更感兴趣。这也为我们平时的教学提供了启发。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借助AI工具,使得本来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的人物或情境一下子拉进,并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服务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小组成员聆听了邗江区美琪学校副校长余慧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张伊娜教授的专题讲座。余校长和张教授都从语法教学谈起,各有侧重地针对语法教学为所有成员传授了各自的经验和看法。

余校长基于自己的语法公开课教学经验,鼓励我们多研读课标以及核心期刊,从中找到教学设计的灵感,利用好自己平时阅读中看到的理论来帮助自己突破上课时存在的桎梏。余校长还强调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诚然,我们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建立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到语法规则,而并非生硬地进行语法讲解。

张教授高屋建瓴,从平常的语法公开课存在的问题谈起,指出教师要在语境中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语法知识和表达意义。其中,令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教授一直强调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我们在语法课教学中,应加强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同时也不应该另设主题而影响学生对于本身语境的理解,避免教学脱离主线。相应地,教师应从语篇层次考虑语言形式的使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次研修活动分享的课例新颖,理念先进,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标如何在新教材的使用中落地、生根。我们小组成员更应该把所学所获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帮助我们落实育人目标,助力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第三学习小组 扬州市竹西中学 刘慧玥 

今天的研修活动有很多值得我学习与反思。

首先,同为工作坊新教师的许文静老师讲授八上Unit 3 Reading Benjamin Franklin: a lifelong learner一课,她紧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既夯实了语言知识,又渗透了育人价值,真正实现了 “教” 与 “育” 的融合。从引导学生梳理富兰克林的学习事迹,到借助鱼骨图系统整合信息,再到鼓励学生联系自身反思学习行为,许老师循序渐进地将 “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 四大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让素养培养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贯穿课堂的具体实践。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她对语篇的深度处理:不仅关注基础的事实性信息提取,更带领学生剖析文本的时间暗线与总分总结构,解读时态转换、衔接词运用的语言逻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

许老师的课堂让我深刻意识到,备好一节优质英语公开课,需筑牢 “三维根基”:首先要深耕课本,精准把握文本的 “内容(What)、形式(How)与意图(Why)”,这是教学设计的源头活水;其次要善用教参,从教学目标、实施建议中汲取专业指引,明确教学的重点与方向;而最重要的,是紧扣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锚定教学目标,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素养培养指向,避免教学偏离育人轨道。

随后,南师大的张伊娜教授关于语法教学十项原则的讲座,更让我对语法教学有了全新认知。其中 “树立‘形式 — 意义 — 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 这一原则让我印象很深。过去我教授语法时,常陷入 “重形式、轻运用” 的误区——比如讲解一般过去时,只反复强调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却忽略了引导学生理解“过去时态承载的时间意义”,更鲜有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实践运用。如此教学,学生记住的只是机械的语法规则,却无法在实际表达中灵活运用。

如今我才明白,语法教学应当是 “形式感知—意义理解—语境运用” 的完整闭环:以现在进行时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 “be+现在分词” 的形式结构,更要引导他们理解其 “表示当前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 的核心意义,最后通过 “描述同桌此刻的动作”“播报课堂即时场景” 等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中深化理解,真正让语法 “活” 起来,成为服务语言表达的工具,而非束缚思维的教条。

此次学习不仅让我看到了优质课堂的模样,更明晰了自身教学改进的方向。

 

第四学习小组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 孙健

参加这次新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在今天的讲座中,我不仅深入学习了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还与来自各校的优秀英语教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研修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专家们的讲座让我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这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有关心、关爱学生的意识和职业原则。在研修期间,我还特别学习到了语法教学的十大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从实际语境出发引入语法点、注重语法规则的归纳与总结、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等。这些原则为我今后的语法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让我更加明白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践环节中,我观看了文津中学许老师的一节Reading课。通过观察与学习,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许老师运用鱼骨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眼前一亮。不仅将复杂的流程变得简单易懂,还富有趣味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这次研修班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把这次研修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同时,我也期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研修活动,不断提升自己,为英语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