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学部新闻 >> 南门街初中

【社会实践】课本照进生活 实践点亮语文——南门街校区初二学子以采访实践解锁语文新课堂

  发布日期: 2025-10-21    作者: 胡爱林 图片:李梅 编辑:于哲衡 蔡红 邓云珠

为将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所学的采访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近日,树人学校组织初二学生开展了主题采访活动。同学们以课堂所学的采访提纲设计、采访注意事项、提问技巧、沟通礼仪等知识为指导,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与社区,在真实交流中锻炼表达与观察能力,让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生活。

当语文课本的铅字跃出纸面,在树人学校初二学子的世界里,便化作了一场场鲜活的实践探访。他们以采访为笔,以生活为纸,在校园与社会的经纬间,编织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生动答卷,让语文学习的光芒,在实践的土壤里熠熠生辉。

以采访为舟,渡向生活的深流

在树人校园,“采访”不再是课本里的一个名词,而是学生们叩开世界的钥匙。他们走进教师办公室,与数学曹莉老师谈“以心育心”的教学智慧,在与语文胡爱林老师的对话中,读懂“教文育人”的师者情怀;他们对话心理徐军、严芬老师,在心理普测的细节里,领悟“心灵护航”的温暖力量;在与数学代庆文老师的对话中,读懂“如沐春风”的教学意义。校园里的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语文与教育的深度对话,让文字的温度在师生的交流中具象可感。

走出校园,他们的脚步更是丈量着生活的广度。在广陵路的青石板上,他们与新兴小店的主理人畅谈“空间美学”,从“捺山绿杨春”的茶香里品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在曲江大桥的钢梁间,他们倾听建设者的故事,于“点亮城市之眸”的工程里,读懂“风雨坚守”的责任担当;在曹起溍故居的红墙前,他们追寻烈士足迹,让红色文字在历史的回响中焕发信仰的力量。从校园到街巷,从匠人作坊到科研实验室,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语文的实践远征,让课本里的“通讯”“访谈”不再抽象,而是成为触摸世界的真实体验。

以实践为火,点亮语文的星光

“实践点亮语文”,在树人初二学子的探索里,是采访后一篇篇见字如面的报道,是报纸上一个个精心排版的版面。当学生们拿着自己策划、采写、编辑的报刊时,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便在实践中完成了完美的统一。他们懂得了“采访提纲”是逻辑思维的体现,“新闻撰稿”是语言表达的锤炼,“版面设计”是审美素养的展现。每一份成果,都是语文素养在实践中的淬火成钢,让“听说读写”的能力在真实的任务中落地生根。



以生活为书,书写成长的诗行

这场“课本照进生活,实践点亮语文”的探索,于树人初二学子而言,早已超越了语文学习的范畴。在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对话时,他们学会了倾听与共情;在从选题到成稿的全过程中,他们锻炼了策划与执行的能力;在将文字付梓成报的环节里,他们收获了成就与自信。

语文,不再是试卷上的阅读题与作文题,而是成为他们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生活方式。当他们用文字记录下教师的育人初心、匠人的坚守执念、建设者的热血担当,便也在这字里行间,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成长——从课本的“读者”,变成了生活的“作者”,用实践的笔,在语文的天地里,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诗行。

课本照进生活,是知识的落地;实践点亮语文,是能力的生长。树人学校初二学子的这场语文实践之旅,不仅解锁了语文新课堂的模样,更诠释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见生活”的教育真谛。在未来,这份实践的火种,还将继续在语文的天地里燎原,让更多学子在生活的土壤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霓虹华彩。

备案编号:苏ICP备10012540号 扬州 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南门街82号
Copyright ShuRen School Of YangZhou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Group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树人学校网管中心 邮政编码 :2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