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三新”背景下高三年级科学备考工作,更好地研判命题趋势和方向,实现精准复习,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下,高三地理组于8月20日上午在行政楼413会议室举行了主题为“做真题、研真题、思习题”的一课一研活动。树人学校副校长程志华、高三年级组长王菁以及全体高中地理教研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议开始,宁琦老师针对江苏卷中的以“喀斯特地貌”为情境材料出现的两组试题,对比了全国卷和广东卷的同情境试题。宁老师指出,对于不同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要有整体认知,由一般到特殊的情况需要具备思辨的能力。同时,对教师授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整体性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结构化和关联性,避免从孤立的,片面的角度讲解课程内容。
宁琦老师发言
袁欣老师分析了24年江苏高考的试题结构,并提出了对24年江苏省地理高考卷的整体认识:重视地理过程和地理思维方式的考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关键能力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测评地理核心素养等,同时结合选择题6-7、10-12,综合题24三个题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出建议。
袁欣老师发言
陶力越老师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三个方面解读了2024年江苏地理高考中的一道综合题,通过呈现教师对本题的做题、思考和研究过程,引发新高考试题对高三一轮复习的启发:教学设计上看,要思考如何统筹一轮复习的大单元和大概念设计?问题链的设计如何突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能力和思维进阶?教学方法上看,如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从情境中获取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陶力越主任发言
张子威老师指出,本次江苏地理试题的第1、2题利用喀斯特地貌作为情境,主要考察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第8、9题利用小寨天坑作为情境,主要考察喀斯特地貌的景观成因、形成原因和自然地理特征;第15、16、17题利用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作为情境,主要考察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区域因素及其变化、地域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
张子威老师发言
会议最后,程志华副校长对高三地理组的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程校长指出,随着课堂改革的日渐深入,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应随之发生转变,应确定“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式转变。同时应关注高考真题的研究,强化高考真题对日常教学的启示,以概念为核心,加强对教材的深度学习,以学案为抓手,强化课堂中思维训练。
程志华副校长总结发言
通过本次一课一研活动,全体高中地理组教师认识到,我们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做有智慧、有学识、善研究的创新型教师。